來源:鄭州匯生活 2018-05-23 10:17:36
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佳佳從小就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父母對她疼愛有加,從來不讓佳佳做任何家務,以致佳佳的自理能力非常差。
遭到嘲笑
一次,媽媽給佳佳帶了一個熟雞蛋去幼兒園,可是由于不會剝蛋殼,雞蛋沒吃成,佳佳又給帶回家來了。更讓父母擔憂的是,佳佳已經4歲了,可是連穿衣服、脫衣服這種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每次都得讓父母來幫忙。在幼兒園里,佳佳經常因為生活自理能力差而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
心理狀態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佳佳在家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百般溺愛。所以,在她的字典里從來沒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話,因為她的一切都被父母包辦了,從而養成了她這種期待和依賴的心理狀態。
據有關專業機構的信息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也就是說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已經養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
1.把握習慣養成的時間段,據有關專業機構的信息顯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為習慣一般都在學齡前,也就是說孩子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就已經養成了能否生活自理的能力。
父母只要適當把握了和時間和機會,孩子就完全可以做到擁有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就像三歲的孩子可以自己倒水喝,四歲的孩子可以自端 碗吃飯,五歲的孩子可以自己穿脫衣服一樣,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孩子就能做好。
2.給與孩子鼓勵和幫助,每個人都有童年,但每個人對童年的記憶都不一樣,有些孩子會一生都記得父親幫助他把一個大箱子抬進自己的房間,從些他有了屬于自己的書柜。孩子學著收拾房間,并且整理衣服和書籍這是一個很好的表現,父母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幫助他鼓勵他,而不是嘲笑他保是阻止他這么做。
3.為孩子創造自理機會, 聰明的父母總是為孩子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會,因此,聰明的父母也就給了孩子更好的學習和成長的經驗。比如,父母告訴孩子他們要出差,可能有幾天不在家,這幾 天需要孩子自己來處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然后告訴孩子冰箱里有食物,常用物品都放在哪兒,給孩子一個獨自在家自理生活的發機會。
4.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許多孩子這之所以沒能擁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是父母的原因所導致,在他們還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擔心孩子不行,不給孩子自已來的機會,因而就導致孩子可能十歲了還不會系鞋帶。遇到父母不在家只能叫外賣,或是到親戚朋友家吃飯。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這樣子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相信孩子真的什么都可以自己來,比如說學習做飯,六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做飯了,至于像穿衣服,系鞋帶這樣子的小事性,應該在三歲時就開始都會孩子,總之是越早教會孩子自理,對孩子未來的幫助越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