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園丁休閑站 2018-05-22 20:06:21
2、由各種原因導致的注意力不足、效率不高,缺乏堅持完成任務的動力 和方法,興趣轉移快而不集中,容易受他人影響(尤其是消極影響)3、 對于規則沒有明確的意識,缺乏協調自身行為符合規則以保證事情順利進 行的能力
4、做事的計劃性和目標性有待發展,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不知如何應
提高兒童社交力的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后果(破壞圖書等)。
第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老師要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老師或成人信任你,才給你布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并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并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第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給幼兒鍛煉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勞動觀念。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目標要求,培養幼兒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揀菜等。
第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伙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于創造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家長們也應多讓自己的孩子與不同年齡的孩子交往,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廣泛結交伙伴,讓孩子成為一個樂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是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好場所。我們應該主動從幼兒學習生活的細節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難題時怎么辦?如何收拾玩具及學習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時,讓孩子學會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能夠妥善地解決同伴之間的矛盾。在活動中,特別是自由活動,嘗試著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
第六、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小學,孩子更多面對的是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說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后對環境的陌生感,幼兒老師可以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也可以讓孩子與小學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小學的強烈愿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后,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兒童情緒力表現分為以下幾種:
1、“脾氣大”、“情緒波動,不穩定”、“經常遇到情緒困擾”、“負向情緒常發生”、“情緒低落”等
2、“經常困在情緒中無法自拔”,“遇到事情難想開”、“一根筋”、“刻板不靈活”、“害怕變化”,遇到困難有較大情緒波動
3、以不合適的方式宣泄情緒;過分隱藏情緒,以至于自己倍受困擾
提高兒童情緒力的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幼兒的教育中,我們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任何時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設法立即進行解決,不能讓孩子過長時間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狀態是希望小孩子能總是保持微笑。其實,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緒智力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表達除了喜悅這種感情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感情。
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當了語言的功能
比如孩子需要某樣東西,但是他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于是就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幼兒餓了,他會哭;感覺很熱,也會哭。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在學會說話之后,哭泣逐漸失去了它原來的功能,變成了另一種表達需要的工具。比如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個十分漂亮的玩具,嚷著要買。但是玩具的價錢貴得離譜,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給孩子買。于是,這個男孩哇哇大哭起來。這個時候,一般的父母會怎么做呢?表現得最多的行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別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來,將玩具買了,以此讓孩子破涕為笑。其實,這極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達和情緒智力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誤解:那就是哭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而不是在表達一種情感。按理說,這個時候這名男孩子應該感到一種挫折,為表達挫折這種感情而進行哭泣。所以,對待剛才男孩的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學會置之不理,態度強硬,讓其盡情地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要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監視孩子的行為。直到孩子止住哭聲了,才繼續與孩子進行交流。通過這樣,讓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達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同時,也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滿了喜怒哀樂的,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教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情緒智力很強調情緒對智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因而要讓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其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中,促進其智力的進一步發展。在對孩子進行情緒調節方法的介紹上,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其中,通過舉孩子身上或者身邊的例子來教會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廣泛。比如要讓孩子學會情緒調節方法中的合理情緒化法。合理化情緒法的核心觀點就是個人對一個事情產生的情緒不是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這個人對該事情的解釋引起的。如果直接給孩子這樣講,孩子肯定不會明白。那么,就可以通過舉例子來說明這種情緒調節方法。假設你的女兒念幼兒園的文靜今天早上睡懶覺,結果上學遲到了,被老師當眾批評了,覺得心里很難過,因為感覺在小伙伴前丟了面子。這個時候你怎么樣去教會孩子使用合理情緒化法去調節她的情緒呢?作為父母,你就應該給她講明這樣一個道理:你難過的原因是你遲到后被老師批評了。那你要想一下,這其實是告訴你一個道理:上課要守時。否則,你就會在同學們面前被老師批評。所以,不要再難過了,以后不再睡懶覺,不再上課遲到了,就不會被老師批評了。通過這樣來逐步引導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如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問題。因此,其它情緒調節的方法也可采取類似的方式,傳授給孩子。
最后,要教孩子學會有效地察言觀色
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更準確地判斷別人的表情和反映出來的心理情緒狀態,進一步理解和分析別人的情感,評價別人的情感,并自己思考如何合適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因為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只有引導孩子多去體會和感受別人是怎么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讓自己逐漸明白怎么去應對別人所表達出的情感,做出恰當的回應,提高自己的人際適應性水平。
總之,提高情緒智力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但是只要你能有意識地去引導孩子,孩子的情緒智力一定會取得一個比較滿意的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