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張姨的后花園 2018-05-21 18:43:47
教育孩子,場合與時機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歡在吃飯的時候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飯桌上,往往是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拉近親子關系的好時機,用來教育孩子,得不償失。不少爸媽總喜歡在飯桌上詢問孩子的成績,斥責孩子的過錯,對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結果就破壞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溫馨和諧的氛圍,既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體成長。
飯桌上訓孩子的危害
1.情緒壓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都很忙,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飯的時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長們的本意是好的,想著能抽點時間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內容動不動就是“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聽話” “你怎么一點都不懂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飯的欲望呢?
而且時間一久,孩子就會把“吃飯”和“挨訓”聯系在一起,變得對吃飯比較排斥,嚴重者還會引發厭食。
2.消化不良
孩子被訓心情糟糕時,往往為了逃避壓抑的飯桌環境,草草吃幾口就離開了。這種情況下,孩子不能像平時那樣細嚼慢咽,甚至連口湯都不喝,肯定會影響正常消化。
有時候,家長訓斥地太嚴厲,直接就把孩子訓哭了。孩子一邊哭泣、抽噎著,一邊吃飯,會有被飯粒兒、小骨頭卡住的風險。
飯桌上該教什么
1.參與意識
飯前讓孩子去分發筷子、勺子,飯后讓孩子幫忙撤盤子、抹桌子……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務孩子完全可以勝任。通過參與家務,慢慢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員就要學會分擔,誰都沒權利隨便要求別人伺候自己!
2.進餐禮儀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覽無余。良好的進餐禮儀,對孩子的人際交往以及未來的成長發展都有莫大幫助。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把基本的禮貌告訴孩子:主動幫長輩擺碗筷;等長輩入座自己再坐;不許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夾菜的時候不許滿盤子亂翻;嘗過的東西不能再放回盤子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