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咪咪兔會員 2018-05-21 17:34:29
因為教育了一個男孩,你只教育了一個個體,而教育了一個女孩你就教育了一個家庭,教育了一個民族,教育了一個國家。
這并不是虛言,一個人從出生到入小學前所承受的教學和日子閱歷,是一生的根底。這一期間的孩子首要日子在家里,承受家庭教學。孩子在家里和媽媽共處的時刻多,媽媽與孩子互動的每一個細節,從媽媽給孩子哺乳、到穿衣、吃飯、做人、做事都構成了一個文化全體,而這個全體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無量的。
一個人素質包括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人格品質有:自愛、自重、自信、信念、堅持。母親的大愛是成就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事業平臺的關鍵。
嬰兒時期,人的意識極為單純,行為習慣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對母親有一種獨有的依戀。母親的行為舉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與惡、真與假、好與壞、是與非的最初概念,這個基礎將決定他們成為怎樣一個人。
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所說:“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決定于有什么樣的母親。”
我們常說嚴父慈母,母親對待孩子往往更溫柔、更寬厚,父親往往更為嚴厲,女性的特質決定了母親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所以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親帶大的女孩一般比較像男孩子,脾氣往往比較直接。被母親帶大的男孩則一般比較溫柔寬厚,包容性更強,不喜歡咄咄逼人。
老子講,柔能克剛,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剛強更有力量。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能夠讓孩子養成寬厚待人的處事方式,這樣的孩子不尖銳,在踏入社會之后,往往有很強的適應能力。
受母親影響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業發展、人際關系都相對穩定,不容易出現激烈的變動。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正確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父親和母親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而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發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親和母親,都要發揮自己的優勢,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全面發展,讓孩子既可以飛得高,也能飛得遠,擁有一個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