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百分百學校 2018-05-18 15:42:19
閱讀理解能力對于擴寬學生的視野,使其感知外界新鮮事物有著重要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聯想力以及學生的語文成績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發揮自己的智慧,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熱情。如,教師可以在“晨頌”和“午讀”時間,引導孩子閱讀經典的詩歌和短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不要急于求成,而應該在平時多給孩子閱讀的時間,讓孩子在反復讀、細讀、品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學生閱讀完畢老師應該與他們進行適當的互動,根據閱讀文本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與同學們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尊重學生的想法并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
二、培養閱讀能力要從小開始
眾所周知,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兒童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思維和智力會得到同步發展,這就揭示了兒童思維能力的提高、智利的開發都是以語言為基礎的,而兒童又以七、八歲時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強烈。這個世界很精彩,現在的兒童聰明,知識面寬,但他們對世界渴求了解,渴求知識的欲望很強烈,這是培養他們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大量的閱讀自然而然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語言也會越來越豐富,也就學會了寫日記,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三、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可見,如果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將會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兩個意思:一是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采取認真的閱讀態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發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四、學會答題技巧,掌握閱讀方法
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就是答題時取得最大的正確率,正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老師應指導學生答題技巧,使其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1.答題前先讀題,試做題
因為有時候的閱讀題不全是文章中的,個別題不閱讀就可以先消滅掉,這樣為閱讀積累了部分時間。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