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媽媽幫 2018-05-15 11:26:12
古語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學齡前期(3-5歲)是兒童心理和智力發育的最關鍵時期。研究證明,兒童早期的讀寫能力的培養與其學業成就有著密切的關系。
能熟練掌握早期讀寫知識和技巧的兒童,相比他的同齡人在學習成績方面更優異,并且不受經濟文化水平的影響。
親子閱讀又稱“父母-孩子共享閱讀”,是父母參與兒童語言和讀寫能力發育的最重要行為。就是以書為媒介,兒童和家長共同參與閱讀學習過程。
通過親子閱讀,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學習成長;促進親子的感情交流,增強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讀寫能力;增加知識,增廣見聞;同時還可以培養批判性思維,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兒童的早期讀寫能力是指嬰幼兒期獲得的閱讀技巧、閱讀知識和閱讀態度。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家庭的認知能力培養,特別是在學齡前,密切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育。
學齡前期是兒童大腦發育和可塑性最大的階段,而兒童書籍則是親子交流的催化劑,它們可以提供豐富的詞匯、正確的語法知識和親子交流話題,尤其是在低收入家庭中。
行為學證據也證實,親子閱讀有利于兒童的早期讀寫能力的培養(口頭語言和認讀能力)。因此,美國兒科學會提倡在兒童剛出生就開始進行親子閱讀,并盡量持續到學齡期。
盡管已經有行為學的證據證實,親子閱讀可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育,但其中的神經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
神經影像學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方法,并使我們認識到早期讀寫能力的培養受遺傳、環境和神經生物學因素的共同作用。
最近,發表在兒科學雜志(Pediatrics)上的一項研究,利用血氧水平依賴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術探索家庭閱讀環境與大腦活動情況之間的關系,發現在有利的閱讀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大腦活動更活躍。
這些活躍的腦區主要是大腦左半球頂-顳-枕葉皮層,是人類參與語言語義處理的中心區域。并且這種相關性不受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
在嬰幼兒的早期階段進行認知能力的培養,可以對兒童大腦發育產生深遠的影響,被形象的稱作“生物學植入”。
在生命早期大腦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學習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涉及到一系列技巧有序而高效的整合,包括語言、視覺和大腦網絡。
在這一關鍵的時期,兒童極易受到認知方面的刺激,特別是語言、玩具和書本,能有利于親子之間的交流。
這也進一步強調了在兒童大腦發育的早期,盡早的進行有效的干預,將有利于孩子的智力發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