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丫丫家長課堂 2018-05-08 19:02:45
一、對于不會做的孩子
孩子不會做,是因為課堂所學知識掌握不扎實。
知識掌握不扎實,有可能是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學習習慣不好,或者學習方法不對路等等。本文不再詳細闡述,有機會另文詳談。
這類孩子,單純想要提高作業速度是不可能的。需要家長有計劃、有耐心地分幾步走。
首先,降低對這類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不要橫向比較,要引導孩子自已跟自已比,今天跟昨天比,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不顧實際地給這類孩子也定100分的目標,顯然太高不可攀了,等于給孩子的學習判了死刑。
其次,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他選擇作業。家長可以與老師聯系,讓這類孩子只做簡單的、基礎性的作業,爭取做對、做會。從簡單容易的題目入手,孩子通過努力有可能完成,就容易找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人完成一項事務的主要動力來源。
再次,家長要放平心態,細心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打擊,多表揚,讓孩子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慢慢地,當孩子“會”的內容越來越多,學習越來越順暢,作業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這個過程,不同的孩子需要花的時間長短不同,考驗的是家長的耐力。
二、對于不想做的孩子
前文說到這孩子不想做作業主要有兩種情況。
首先,學習興趣不高,信心不足的,家長不要一味盯著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個人愛好。從愛好入手,找到興趣點和最強項,借以幫孩子找回信心。孩子在自已的興趣愛好方面對自已的能力找到了信心,就愿意嘗試快速搞定作業。家長可趁機激勵孩子快速完成作業,將余下的時間去發展自已的興趣愛好。這個絕大多數孩子都樂意。
其次,對于因為自由支配時間過少,感覺作業遙遙無期、玩樂無望而故意拖拉的,家長切記不要想當然地額外增加作業。一方面,家長布置的作業未必合理有效,另一方面,作業多少并不與成績好壞成正比,超過一定的量,反而起負作用。家長要能夠放寬心、看得過:“玩”是孩子的天性,更是孩子的權利,作業完成之后的時間留給孩子自由支配,家長悄悄冷眼旁觀孩子玩的內容即可。
當孩子發現,搞定作業之后的時間完全屬于自已,他還是很樂意快速完成作業的。家長只需要強調一句:作業做完了再玩。
三、對于做不快的孩子
前文說到這類孩子大體也有三種。
第一種,對于缺乏時間管理能力和效率意識的孩子,家長可以陪孩子梳理一下當天的作業內容,幫助孩子制訂作業計劃,預估每項作業所需時間和總共需要的時間,讓孩子對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和大致需要的時間心中有數。然后,等孩子作業做完,再將實際時間與預估時間相比照。如果實際所花時間多了,弄清原因,下次爭取改進,或者預估時放長一點時間。如果實際所花時間短一些,則表揚孩子,并將孩子“賺”來的余下時間,獎勵給孩子自已玩。
有個小竅門家長們可以嘗試下,為了讓孩子覺得“賺”到“玩”的時間很容易,以保持快速作業的興趣,家長每次可以將作業時間預估略長一點,讓孩子能輕松“賺”到時間。孩子嘗到甜頭,當然欲罷不能,作業效率自然噌噌地上去了。
第二種,對于專注力不強的孩子,增強專注力是首要任務(可點擊查看《孩子專注力差怎樣補救》)。可以在每次作業前,讓孩子明確當天作業的目標,幫助安排作業順序。當孩子開始做作業后,家里要減少一切可能的干擾,比如噪音、零食、家長的探望等等,鼓勵孩子一鼓作氣把作業做完。做完作業,獎勵孩子盡情地玩就可以了。
第三種,對于寫字速度過慢的孩子,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將練字(或書法)與作業區別開。讓孩子明白,練字講究美觀,而作業更重在正確,只要書寫清楚就可以了。在書寫清楚的基礎上,要盡可能地提高寫字速度,減少做作業時間,多享受自由支配剩余時間的快樂。
家長自已還要明確的一點是,作業的速度,其實也就是思維的速度。作業寫得慢,思維運轉得相應就慢,得不到高速運轉的訓練。長此以往,與同學的思維速度差距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到初中、高中后,這種差距帶來的焦慮會更明顯。
所以,作業速度很重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