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5 12:52:19
怎樣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
(1)給孩子提供各種直接感知和動手操作的機會。直覺行動思維雖然是3歲前兒童思維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點,但在整個學前期,孩子的思維仍保留了相當大的直覺行動性成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在積極的活動中進行思維,這樣可以使孩子更好地感知到事物的存在、變化和發展。否則,脫離了孩子自身的直接感知和操作,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其思維活動的進行將變得困難,體現在孩子僅是借助機械記憶、模仿而獲得某些知識經驗。
例如,我們在幫助孩子掌握某些實物概念時,應注意給孩子提供直接感知、觀察的機會。讓孩子親自看、聞、模、嘗過蘋果,比較過不同種類的蘋果,比較過蘋果與其它水果的區別后,孩子就會對“蘋果”這一概念掌握得更全面和深刻。又如在發展孩子的數概念、運算能力時,同樣可提供讓兒童動手操作的機會:數物體的個數,比較大小、長短、粗細,進行分類和排序,在泥塑、玩沙、玩水活動中體會物體質與量的守恒,借助實物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等等,使孩子經常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的狀態中,以此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2)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具體形象思維是學前兒童思維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點。根據學前兒童思維的這個特點。家長和教師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教育內容的具體性、形象性,要適合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注意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盡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說教。因為孩子對一些具體、形象的事物較容易認識,而對抽象的事物較難認識。
例如,在向孩子解釋“雨的形成”這種比較抽象的自然現象時,可以通過講童話故事或看動畫片“小水滴旅行記”,再配以演示水受熱后變蒸氣,再遇冷凝結成水珠的小實驗,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理解這一比較抽象的自然現象。因此,在孩子掌握各種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幫助孩子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科學知識。
(3)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思維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知識越豐富,思維就越深刻。從某種意義上說,感性知識經驗是否豐富,制約著思維發展的水平。特別是對于學前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家長和教師更應該有意識、有計劃地組織各種活動,發展學前兒童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
(4)激發孩子的求知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常向大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我們也常聽見一些大人也向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實踐證明,這對兒童思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同時,愛提問題、喜歡探究活動,這正是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的體現。
作為家長和教師應該給予鼓勵、保護和培養,要主動、熱情、耐心地對待孩子的提問,決不能采取冷淡、漫不經心、或厭煩甚至斥責的態度。實踐證明,這兩種不同的態度,對孩子思維水平發展會造成截然不同的影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