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居易點 2018-04-27 12:31:43
所以說,宣傳鼓動是一種高效的說服手段,不過,我們要及時發現,拒絕任其擺布。
暗示
這種方法可以引導對方自行推理,無須用語言,就能讓對方接受自己的態度。
比如,一對夫婦路過珠寶商店,妻子感嘆說:“好美的項鏈啊!”
她可能很想要項鏈,但不愿求丈夫購買,她的意見可以讓丈夫采取主動做法,如果他毫無反應,至少她沒有被拒絕所傷害。
有時候暗示也會適得其反,它會遭受誤解。盡管如此,對某些人而言,在希望表達想法,又不會尷尬的情況下,它仍是有效的做法。
02
理性對邏輯的影響
邏輯學的推理是很嚴密的,因為論證過程中的任何一點紕漏,都會導致結論的謬誤,有時,盡管已經很理性了,但還是無法避免一些問題。
所以本部分從理性的邏輯推斷中,從與主題有關的邏輯誤區以及與主題無關的邏輯誤區,兩方面探討這個話題。
第一點 與主題有關的自身邏輯誤區
邏輯上的問題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經常有許多進退兩難的處境,所以密切關注推理的每一個步驟,留心每一個細節,就格外重要了,這樣,才可以減少邏輯自身的誤區。
比如,“法官很稱職。”稱職體現在哪里?在于維持法庭秩序?在于讓證人放松心情?在于高效審判?還是在于對法律的理解?還有“凱文很矮。”“矮”是相對于誰而言的?多矮?用詞不嚴密很容易導致混亂。
命題的表述是真實的,但是措辭具有迷惑性,在論證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表述問題。
書中還舉了許多邏輯上的謬誤,比如生活中常見的“胡子謬誤”。
胡子與胡須有什么關系呢?是一根胡子形成胡須?還有兩根?多一根胡須有什么區別嗎?沒有。很明顯,你沒有辦法劃出一條線來表明有胡子和沒胡子之間的區別。那胡子和胡須就沒有區別了嗎?
如果有人說,兩種現象之間沒有顯著的分界線,因而兩種現象沒有區別,那么這個人就陷入了胡子謬論。
所以,當有人說多加一個也不會帶來什么改變時。學校管理者對老師說:“你肯定可以再收一個學生,多收一個又沒什么關系。”假設幾天之后,管理者又提出一個類似請求……過幾天又提出一個。但總會有一個臨界點,教室會擠滿,或者課堂會變得難以管理。
邏輯論證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再細致的研究,都會有出錯的情況,但掌握常見的邏輯錯誤,無疑是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
第二點 與主題無關的其他邏輯誤區
人是容易轉移注意力的生物,經常在討論某個中心問題時,漸漸東拉西扯,不知所云,脫離原先探討的軌道。
比如,“紅鯡魚效應”,是為了轉移獵犬追蹤氣味的方向,于是把鯡魚放到它們經過的路邊。獵犬被這些新的氣味所吸引,會追隨著鯡魚的氣味而忘記它們原來的目標。
在實際情況中,紅鯡魚是插入討論中的一個細節或者評論,或者有意或者無意,最終都轉移了討論方向。
比如,貝蒂和菲利普正深入探討強制校車接送的問題。
貝蒂:你說校車接送可以緩解種族緊張態勢,我看不出來。如果學生被趕進校車,他們只會怨恨這種不便,緊張態勢反而惡化。
菲利普:是的,暫時可能的確如此。但是最終這些孩子們會互相熟悉,到那時,許多現存的障礙都會不攻自破。
貝蒂:真是愚蠢!你只是在啰唆一些理想主義的廢話。就是你們這樣的理想主義者,該為困擾全世界的諸多問題負責。
菲利普:我沒聽錯吧!你說的都是什么呀?正因為有了理想主義者,世界上才有更多美好的事情。
理性的論證必須避免離題和分散注意力,如果你能認出這些花招和陷阱,也許就能避免被人玩弄。
為了避免陷入非主題的討論,作者還談論到關于辯論賽的問題,提到辯論賽事先準備時,可以考慮的一些方面。
A)需要解決的準確問題是什么?
B)我們到底在討論什么?
C)我們尋求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我們各方如何才能滿意)?
D)事實是什么?
E)我們在何種程度上保持一致?
研究清楚這些方面,很大程度能減少比賽,為了辯論而辯論的現狀,真正實現辯論賽的意義。
以上就是《有毒的邏輯:為何有說服力的話反而不可信》這本書的精華,通過閱讀這本書,從情感和邏輯本身了解了一些關于邏輯的思維,從而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更加游刃有余、考慮周全。
要么你戰勝這個世界的邏輯,要么你被這個世界的邏輯戰勝,那些思維邏輯能力強的人,才是這個時代,高效率的生存者。
他們擁有嚴密邏輯的人, 他們談吐清晰、有調理,因為提前思考全面,所以做起事有條不紊、按部就班。
所以,你要掌握好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你才能離夢想,走得更近一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