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23 11:42:53
都說好的關系勝過好的教育,這句10多年來機會爛大街的教育名言,大家還相信么,是的,他依然經得起歲月的考驗,都說父母是什么樣的人,比父母做什么事更重要,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一舉一動的回應,塑造了我們的孩子。甚至影響了孩子一生。處在所有親密關系中的狀態。我舉一個年齡偏小的孩子的例子,比如說:你正在忙,孩子找你過來陪玩,你會如何回應他呢,有兩種結果,一是答應,二是拒絕。還有兩種態度,或者消極,或者積極。當然了,積極答應挺好,拒絕也沒問題。什么叫積極答應啊,就是好啊,媽媽陪你玩啊,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回應孩子,而且狀態是積極的,感興趣的。什么較積極的拒絕,哦孩子,媽媽現在正在忙,還沒有辦法陪你,你等我20分鐘,我就來陪你一起玩,這個就是積極的拒絕。什么是消極的答應呢,就是,行吧,陪你玩把,然后心不在焉的。消極的拒絕不僅拒絕孩子,而且還帶煩躁,說你怎么這么煩人呢,沒看到我正在忙么,你一邊玩去
你看每一次打交道就會被映照一次,每一次回應都會映照一點點。什么叫映照啊,就是從別人對他的反饋里面,一點點的建立對自己的認知。
如果一個孩子跟他人打交道,得到的大部分回應都是消極的。不論是消極的拒絕,孩子消極的答應,孩子會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我是不是個好孩子,完全來自大人是不是真的喜歡我。有很多時候孩子不自信,大人就硬要去掰,去勸他,去夸他。其實我們千萬別再這使勁,回過頭來看看是哪里出了問題,是缺了什么樣的心理營養,我們再給孩子回應的時候有什么不當的地方需要調整,去給孩子彌補而不是在他不自信的現象上去給他使勁調整和勸告。
很多人無法理解,老師啊我對我家孩子特別特別好啊,我什么都為他做,事無巨細的照顧妥妥當當的,我也從來沒有虐待過孩子。怎么就親子關系不好了呢,怎么我說的話孩子就不肯聽,要跟我對著干呢。要知道啊,0-6歲期間受損的親子關系,可能來自于父母對孩子的回應的不及時,不穩定。當孩子探索世界時,不被理解,遭受阻撓。而之后的青少年期,受損的關系,更多的來自不尊重,不理解造成的無效溝通。
我們知道父母非常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正因為對孩子的愛是那么的深切,這種愛會讓人無時無刻的為他著想,這種不知截止的愛一定會過度干預,有多少父母能做到有節制的愛呢?你不能阻止他經歷,卻又想讓他成熟,這就像耍流氓一樣。
大多數時候我們怕孩子收到各種各樣的傷害,而不去給他認識世界的機會,這種違背規律的行為,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主要養育者們的一種典型的行為,過度干預啊,限制發展啊,產生沖突,互不理解,惡性循環,但誰都沒有錯,一個是對孩子的滿腔愛意,一個是對世界的熱切好奇,所以我們只能一再跟家長說,你要調試啊調整你的價值觀,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也會變著花樣跟為成年說,你要體諒父母它們的苦心,其實這倆件事情都比較難。
一個是讓幾十年來習慣的人調整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一個是讓沒有成長的孩子去體諒他人,理解他人,但是愛是什么啊?愛是能通過對方的行為看到自己,把自己調試到對方的頻道上,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去表達,很難是不是?調到孩子的頻道就不容易了,而且還要有截止的去愛他,是跌倒了不扶他,天冷了不管他,他該自己做決定時,給他自由不干涉他,讓他選擇,讓他承擔后果,是哪怕看著他早戀,也只是借個肩膀給他哭泣,相信它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僅僅包含在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上,收拾房間這種層面的愛太淺了,更高層面的愛是帶著克制去愛自己的子女,支持他成長,并且用力的完善父母自身。
言傳身教這個詞,其實 順序是反的,最容易接受的應該是,凡事身教,偶爾言傳,絕不多嘴,為什么父母很少能被孩子真正的尊重,和認同呢,因為真相很殘忍啊,孩子們就像是攝像機,只要他睜開眼睛的每一秒鐘,他都在觀察你,他在生活上每一個細節中審視你,比如從婆媳關系,從對鄰居的態度,從對物業和保安的姿態,從對領導和下屬的評論上,當然也包括你喝醉后的反映,成功或失敗后的狀態,綜合這樣的你,孩子能夠身教言傳,屹立不倒的有幾個呢?說實話這并不容易做到。
所以我們會說,盡全力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做一個具備智慧和善意的成年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曾經看過一個帖子,上面說,其實孩子的差距是從家庭里面拉開的,學校只不過是家長的助手而已,真正的功底在家庭里面,我不知道大家認同這句話嗎?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很多人覺得無能為力,那就是我們自己曾經遭遇過粗暴的對待,或者情感忽略而長大,帶著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痛,沒有辦法給到孩子溫柔而堅定的愛,曾經在知乎上看到2個這樣的問題,一個是不愛父母正常么?一個是父母做過什么讓你心寒的事情?還有豆瓣上面有一個非常非常著名的專欄叫父母皆禍害,我步知道多少人去看過,大多數是我們這一代人留言寫下的傷痛,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匿名的,說實話,看了讓人非常心疼。
看到其中一些人已經成功的建立的自己的家庭,有了可愛的孩子,內心充滿著涌動的溫柔和愛,這些曾經經歷了最粗暴對待的孩子,已經長成了具有保護自己和保護愛人的有能力的成年人,說到這,不得不提教育界的一個理論,這世上有兩種人,它具備像小太陽一樣照亮和溫暖別人的力量,一種是本身生于陽光下,在愛和善意中成長,所以他對這個世界也充滿了愛的回饋。另一種就是經歷的自己的黑暗時光,痛過之后,更加徹底的反省了自身,和這個世界的步合理之處,嚴格的要求自己,再不帶給別人這樣的傷害,相比較而言,第一種人我很喜歡,也是把酒言歡的朋友,但是第二種人,我一定會先干為敬,因為這樣的人用愛回饋了傷害,從痛里面開出花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