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8 19:15:21
真的,反正這段時間我估計他們也是看得頭暈啊。你一直不說,他一個早上坐到那里四個小時,然后再回到房間的時候,問他累不累?其實很累的。然后我就跟他講,其實啊如果你對這個電視上癮啊,將來你的人生是可怕的。你一輩子啊你對這個讀經典對學習上癮,或者你找到一個比較好的興趣點來上癮。比如說你練書法,你這個可以上癮,你可以當成一種興趣。比如說你畫畫,你可以上癮,很喜歡,這些方面你可以在這方面找到那個跟電視同樣的感覺,你可以上癮。
如果你對這個電視上癮啊,反正媽媽是幫不了你了。反正呢我是不敢對電視上癮的,如果你對這些上癮,你自己第一,視力也會越來越差,這個人生啊是會走彎路的。當然啦,也不是一點都不能看,看半個小時那你再關掉,你除非你有這個控制能力,如果沒有那你就不看了,事實上孩子沒有控制能力,他需要父母的監督,為什么?我們自己都沒有控制能力,他能有控制能力嗎?沒有。現在有電視,看電視不就那么回事嗎?他們已經體驗過了,就那回事。
這個寒假手機也玩了,游戲也玩完了,體驗過了吧,該收心啦,好好學習啦。這些東西呢,經歷過了也未必是壞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用一種思想去看待一件事情,后來他手機也玩了,昨天晚上說媽媽,我把那些游戲都卸掉了,卸載了,不玩了。其實也就那么回事嘛,手機游戲玩膩了,玩夠了,或者說反正就知道玩游戲,也嘗試過了,電視也已經嘗試過,那樣的看電視了。他其實已經知道是什么感覺了。那么這時候你再幫助他去收回來,不那么的難的。
當他愿意說,你愿意聽,這個親子關系才能建立好。一個人愿意說,另外一個人愿意聽,陰陽合和,你才能真正把他教好。所以他喜歡的事情,我們要給予幫助,然后去挖掘他,認可他,讓它變成一種愛好。
找到了人生的目標,他的精力投進去了,他有興趣點了,他其實很有目標,他就不會胡思亂想。他也不會說,很迷茫,其實孩子也是迷茫的。無聊啊,要不找朋友玩,總得找點事情做吧。對不對啊?其實興趣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大家說是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我們就是助力助緣。
孩子喜歡的事情,在我們的把控下,他喜歡的事情挺好,那就變成了我們關注的那個點,你才能跟他同頻。他喜歡電視游戲,那我們肯定不能去幫助他們喜歡啊。你不能幫助他喜歡,你一下子就把電視關了,然后我就跟他說不能看電視,他也沒嘗試過怎樣去看電視,他也不知道看電視給他帶來怎樣的傷害,對吧,所以呢,你讓他去體驗體驗,然后跟他交流,你就能同頻。
那一天了,我就和瀅瀅他們倆交流,我說你們怎么那么喜歡看電視啊?他說電視里面很好玩啊,講這個故事那個故事啊。然后她說電視里面也能學東西的,“媽媽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有個老太太呀,他很老啦,然后能跟他的兒子要錢,他兒子把他趕出去了,那個老太太好可憐啊!就拿個碗,出去外面做乞丐去了。”他說“我看了就很難過,”我說“那你覺得你有什么感受呢?”他就講,我們不能做那樣的人。那么他看動畫片又是另外一回事,他看一些,比如說比較勵志的故事,一些比較好的片子,像昨天他爸爸,就帶她去看電影去了,就是說選擇什么樣的頻道也是很重要的。
孩子呢,不是不能看電視的,看什么頻道,看什么片子 父母可以選擇。看一些德育的故事,選擇一些比較好的電視劇,也是能看的。周末陪他一起看一看,看部電影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也不能給他作為一個天天的這樣一種興趣。但是你也不能就把電視,反正你一看電視就有罪了,那不是都走極端嗎?
所以呢,那什么樣的興趣,能夠成為你們倆同頻的這個點。那你就看他的愛好。比如瀅瀅皓皓他們寫字,畫畫,這些是他們的興趣。他們一回來,你一抓到你們家孩子那個興趣點的時候,你就往那方面去發展,他就會很幸福,他就有動力。
你說你當然了啊,你就給她說百科全書的書呢的,我們買了一些課外書,你看百科全書。然后呢,書里面有什么,書里面也有故事,也可以學東西,而且你能夠在這些書里面找到你,心靈的那個世界,過一段時間她就好好讀經。經典里面也是很美妙的,然后呢,我們每天讀經很享受,當然他可能也做不到,那你就給他灌輸嗎?慢慢地一點點的來,我們都三四十歲才開始讀經。他都那么小了,不管怎么樣都已經比我們強,你說對嗎?無論如何他已經比我們優秀的多了。
那我就把他們引導了,讀經典多么好,然后我們每天找一本書陪著孩子閱讀。慢慢的養成了這個習慣,他又要讀經半個小時,他又要看書半個小時,他又要練書法,她又要畫畫,他哪有時間無聊啊,這是成為他心靈的一種愛好。不是說要去排名啊,寫了書法就去比賽呀,拿名次,然后就要怎么樣呀!不是壓力是幸福,是一種精神的需要,我們有我們精神的需要,孩子有孩子的需要。這樣你就可以跟他同頻了。你不跟他同頻,他肯定不會喜歡你,他不喜歡你,你就帶不好他呀。
很多父母愛孩子的方式,要不就是溺愛,他想做什么,你就滿足他,做什么都對。無條件,無原則,最后這個孩子,忘恩負義,忘記感恩,也不孝順父母,很可怕。也沒有接受圣賢的教育,只知道愛,只知道滿足。孩子忘記了要自己去走自己的人生,最后變成了啃老族,很可怕,這是典型的。
還有一些父母怎樣?打罵。我學了傳統文化,他說這句話不對,對父母不敬,然后打、罵、壓。他不會接納的,你要等到他平靜,他和你的關系比較好,開心的時候,我們再去交流,慢慢的自己還是要去做。有的父母說讀經啦,他讀的沒有想象的那么好,你就開始罵,這就是走極端了。或者是你學習了以后,你有比較高的要求,孩子受不了,這個時候反而孩子跟著你學習,他更痛苦了。你不學習,可能原來你沒有意識他可能還活得比較快樂。你一學習了吧,你所有的東西你自己不做,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要求孩子做,這個時候,孩子是很痛苦的。
你把你知道的,希望孩子做到,請問你,你自己做到了嗎?我問我自己,我也沒有做到。我接納孩子做不到,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做到。我也沒做好,所以我看著孩子的問題,我就知道我的問題在哪里,我要成長的點在哪里,修正了自己,孩子也就好了。對吧!
所以說打罵走極端,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不顧孩子心靈的需要,這種生活在父母的強迫下,他的內心是壓抑的,是迷茫的,是痛苦的,他的生活是沒有動力的,是個機器人。一輩子的生活沒有了生機。
對 萬物的改變,從我做起,因為父母沒有學習如何愛。要么生硬要么溺愛,那這就需要智慧了。每個家里的孩子不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他找到人生興趣的那個點。每個階段不一樣的,比如說我記得以前瀅瀅她們兩三歲的時候,他們興趣的那個點可能就是玩個積木呀,玩個小玩具,那個時候他們興趣的那個點就是那個點,聽聽故事啊,有什么好玩的玩具,或者媽媽帶他們出去玩,他們就覺得很好,因為有陪伴有安全感。到了三四歲,上幼兒園,他們興趣的點就不一樣了,因為他們已經接觸同學了,他就需要有伴了,要交流。對吧!
所以咱們要正常的上學,不主張上體制外的學校,正常上學和平常人一樣,不要說你看我一學習就把孩子弄私塾去,反正我是不這么干的!因為孩子需要正常的交往。或者我學習了之后,我孩子不上學了就在家里面,也不是這樣的!他需要有交往,需要有同齡人的陪伴,所以3歲以上就可以上幼兒園了。皓皓是兩歲多就上幼兒園了!有些人說:要五六歲才去,太小了。其實不是的,他只是需要同齡人的陪伴!在家里你給不到他需要的東西。大家認可嗎?
現在瀅瀅皓皓是很典型的:兩姐弟還需要找朋友!有些人說:有媽媽陪著你不好嗎?為什么還需要找朋友?他就是需要朋友,因為那個朋友、那個同學,三天兩頭他就要找同學玩,因為那個同學跟他一樣,同頻。他倆能玩到一起去,他認為跟他在一起時最幸福最快樂的事情!最近我們有時出去吃飯或干其他事情,皓皓就會說:能不能把多多也給帶上?寒假的時候,他們經常去找多多玩,多多是圓圓老師家的兒子。說:帶上他比較好玩,我們三個人下棋比較好玩。他們就知道找樂!
所以孩子需要什么?他真的需要伴!所以你如果不讓孩子上學,他是很孤獨的。我們只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我們自己回憶一下:我們自己有工作、有我們的朋友圈、我們有我們的愛好,孩子也沒有變成我們的全部呀。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接納每一個人,沒有任何的對抗,人總有無數個道理,種種的理由,這些都能對人講,但是規律、因果、災難、疾病不講理。所以人應該改變自己,應該修行自己,而不是找理由!你看到孩子就能看到我們自己!
什么樣的人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呢?那肯定是要具備這種品德、具備這種素養,真正的走修行這條路!我們父母在家庭的教育是正面教育、正面的鼓勵,那我們就會把孩子帶向正確的道路,走向光明大道。讓我們生命成長!正面的是營養,反面的就是給孩子帶來苦難!而這個孩子的命運真的是掌握在你手里!你的情緒,你的情商決定了你孩子的命運!所以在你有情緒的時候,一定不要去處理任何的問題!更不要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處理之后絕對沒有什么好結果!這一點,我吃了不少虧!反正打也打過、罵也罵過、脾氣也發過,你們干的事情我都干完了,經歷過了!現在我是走回頭路了,我再也不那么干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