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4-17 10:36:57
音樂是流動的色彩,圖畫是凝固的音符。前者通過音響作用于我們的聽覺感官,后者則通過線條和色彩與我們的視覺感官相聯系。美國的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博士在他那本著名的《讓大腦自由》的書中,談到了大腦的12條定律之一:大腦喜歡多重感覺的世界。而我們看到的這套《百年經典·大師音樂繪本系列》,正是通過圖畫書與音樂的完美結合,以“一書一光盤”的形式,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多重感覺的世界。
音樂會幫助我們自然地融入圖畫書的情境中,而圖畫與故事又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音樂所傳達的情緒與意蘊。我們在圖畫中“聽”到旋律,我們在音樂中“看”到色彩。
在這里,樂器可以化身為角色,讓我們聆聽到內心的聲音。在《彼得與狼》這部前蘇聯音樂大師普羅科菲耶夫專為兒童普及交響樂而創作的經典作品中,作曲家用長笛的高音表現小鳥的輕靈活潑,用雙簧管描摹鴨子的蹣跚步態,大灰狼陰森可怕的嚎叫聲通過三只圓號來體現,爺爺的固執嘮叨則借助了巴松管的粗獷與渾厚……而主人公小彼得的機智與勇敢,則在弦樂器的演奏中清晰鮮明起來。
在這里,色彩和線條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與暗示意義,感應生命的律動,譜寫命運的交響曲。在《寫給孩子們的魔笛》中,夜后的一襲紫色衣袍,讓我們在雍容與華美中觸摸到人物內心隱隱的憂郁;而《塞甘先生的山羊》中那漫山遍野深深淺淺的綠色,以及那些線條柔和的小山丘,則讓我們像小山羊一樣奔向了自由的世界……
于是,我們看到,塔米諾王子為了拯救心愛的公主跋山涉水、浴火重生;為愛獻身的小美人魚在化身泡沫的那一刻感受到靈魂的升騰和生命的歡欣;玩具箱里瓷娃娃秀秀的愛情一波三折;而塞甘先生的愛,卻無法羈留住渴求山野和自由的小山羊……
當圖畫書與音樂相遇,它們共同將“愛”這個永恒的主題演繹得更加生動。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文學博士,藝術學博士后。目前主要從事語言教育、藝術教育研究。
杜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