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7 08:40:23
你可能認為,同情、理解孩子的情緒將會縱容他們的不良行為。但實際上,情緒訓練也包括建立行為的合理界限并設立規矩。你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但無需縱容孩子的行為。
如何和孩子講道理
我們自己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校園里進行的情緒訓練能夠減少退學率,并且能提高學生的學業表現、增進心理健康。
有一個被診斷為患有行為問題的10歲男孩老是對著人大喊大叫,還會打人。但是在我們的情緒訓練中,我們沒有把他趕出教室,教師和孩子進行了溝通,詢問了他的感受:“看起來你很生氣。我想你一定是等得不耐煩了。我理解你。”
通過這種方式,孩子的情緒被平復了。然后教師再告訴他學校的規章制度,并教給他管理自身情緒和行為的策略。在接受這樣的情緒訓練后,這個男孩開始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了。
他會走到老師面前說:“我很生氣,因為小明說我胖。”他開始對自己行為后果有了更多的同理心,還會向同學道歉。這個孩子不必擔心被學校開除了。
情緒訓練對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有用,不管是蹣跚學步的幼兒,還是青春期的青少年。研究發現,那些被家長進行情緒訓練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更好、朋友更多、行為問題更少、情緒韌性更強。
這種方法能夠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支持自己、關心自己、理解并尊重自己的。這種方式還可以告訴孩子,并不是所有行為都是能被人接受的,他們不能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需要調節自己的情緒和渴望。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可以學會同情、理解別人的情緒,獲得重要的同理心,能夠讀懂他人的情緒線索,并且學會控制自己。在情緒訓練后,孩子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冷靜下來、調節自己的情緒、能夠忍受延遲滿足,并且能更好地激勵自己,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波折。這些能力在成人世界中十分重要。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