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6 17:43:40
問題2:
“如果你也遇到了和他一樣的困難,你會怎么做?” 提及孩子自身能讓孩子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表達的過程其實就是孩子自我學習和明確自我意識的過程。
2在完成任務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成功練就自信,自信贏得一切。實踐證明:過度溺愛使孩子缺乏責任心,過度保護使孩子膽小懦弱,過度幫助使孩子平庸無能,而過度壓制使孩子喪失自信。因此家長要學會給孩子做事的機會,讓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快樂,從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在此,家長要注意:贊揚是孩子做事的不竭動力,剛開始無論孩子做得怎么樣,家長都要及時的給予認可和表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責任感:“真沒想到你的家務做得這么好!”“有你一起干,這些活一會兒就完成了。”;在得到孩子幫助時,成人應真誠的表示感謝,讓孩子覺得自己就像個大人一樣,受到了尊重:“謝謝你給我幫了個大忙!”;給孩子的任務要讓他“跳一跳,夠得著”,并且任務的難度要循序漸進,讓孩子在體驗成功來之不易的同時也能獲得成功的快樂;選擇的任務注意安全性,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什么活可以干,什么活不能干。
在學習反思中,提高家長的引導策略。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里的老師,應該也包括了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引導策略尤為重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會孩子做事的方法。接到任務時,首先要讓孩子明確任務內容:“我們要干什么?”然后引導孩子開拓思路,尋求方法:“我們都有些什么辦法?”同時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制定計劃的好習慣:“我們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在做事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難,告訴孩子成功其實很簡單,只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其它都會迎刃而解:“出現了什么問題?”再次找策略,在孩子看書、上網、查資料的過程中,知識和能力便會得到提高。帶著方案解決問題:“我們來試一試!”在引導過程中,家長要多用“我們”這個詞,讓孩子從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軍作戰,家長只需做一個傻同伴,學會提問和認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