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6 16:31:28
兩周來,不斷有家長在不操心后臺詢問:“我兒子三歲,發脾氣愛摔東西,是不是被慣壞了?”“孩子上幼兒園,一生氣喜歡尖吼狂叫怎么辦?”“孩子生氣時,愛打人!怎么辦?”
不操心在線專家認為,6歲以前的孩子的此類表現,與其情緒調節能力相關。情緒調節對于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較高的情緒調節能力,更利于孩子擁有較好的抗挫能力、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師生關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兒的情緒發展規律
規律1、三歲前的兒童發脾氣往往是生理和心理發展不成熟造成的
3歲前的兒童受大腦發育的制約,無法有效地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調節,難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感。
規律2、3—6歲是培養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重要時期
從2—3歲開始,大腦的杏仁核與前額葉開始發育,一直持續到6歲達到高峰,這為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6歲的兒童的口語不斷發展,能更加清晰地表達自己。當孩子情緒不佳時,他們可以借助語言向他人尋求支持,以此來緩解消極情緒引發的心理緊張。
3—4歲以后,兒童逐漸發展出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能力,但仍不明顯。
5—6歲的兒童,大多具有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同時需要父母的引導,才能逐步學會情緒調節的策略。
規律3、與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其情緒調節能力發展水平較高
安全型依戀的兒童,較容易得到媽媽及親人的同情和幫助,面對負面情緒時,無須采用回避和拒絕的策略,能夠逐漸承受挫折和失敗,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非安全型依戀的兒童,缺乏父母的及時幫助,容易產生恐懼等消極情緒,導致回避行為,因此會傾向于采用消極的、不良的調節策略,壓抑情緒。
發展幼兒情緒調節的策略
策略1、父母應以身作則,調節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不應在家里大動干戈,如:摔盤子、砸凳子、或相互指責、怒罵、攻擊對方;應正確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但又不遷怒于他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