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論壇北京站 作者:雪笑 2018-03-31 17:24:10
【導語】學區房在義務教育階段占據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學校和同學圈,所以家長們為了挑選學區房也是操透了心,要考慮的事宜很多,比如:學區范圍、對口學校的好壞、房子的大小、居住環境、小區信息、價格價位等,都是我們要考慮的信息。為了方便大家對比、挑選以及了解學區房情況,小編整理了一些買了學區房家長的建議或正在挑選學區房家長的意見給大家,希望對想要買學區房的你有所參考。
2014年底的時候老婆提示應該買學區房,村小畢業的我堅持村小也能上好大學的邏輯完全不予考慮。直到15年3月自己入壇查資料才理解學區房的邏輯,按照以往的經驗推算,東、西、海的孩子相比較而言有更高的幾率進入名校,學區房的意義就在相對幾率。其實學區房的概念在米國也不陌生,就近入學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的區域劃分是大勢所趨,學區房近年大火在于北京教育規則的定格(相對于以前托人情,花贊助費而言)。
問題在于,北京的教育格局與教育政策正處于大變革之中,市政府東遷、高校外遷、東西城合并,鬼知道10年之后那個區域的學區房還能稱之為學區房。可悲的是,凡夫俗子賭的就是10幾年之后的高考。10年前東五環還是一片村子配著樹林子呢,現在已經高樓連片,堵車罵娘了。按照這個基礎推斷,哪里有樹林子哪里就是投資寶地。但是教育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10年前東五環附近的小學一般,10年后還是一般,(當然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因此在2015年的4月份我們還是毅然決然的加入考察學區房的大軍。
先說買房的邏輯,在我看來有三個變量是決定適合自己的學區房(我也知道金融街學區好,買不起謝謝)的重要因素,第一是學校,第二是房子,第三是銀子。三個因素相互制約。先說預判,好學校之所以成為好學校其實特別簡單,生源、師資、制度,師資和制度相對固定,變量就在于生源,其實誰家孩子比誰家孩子更聰明,都差不多,但是家長的預期不同,對孩子的要求就不同,鎖區之后在生源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對教育更認可的學區的生源可能會在入學之前夾上更多小夾板,付出更多努力。德勝、金融街等等火得不能再火的學校,未來幾年的生源肯定不錯。但是,過猶不及,學業的壓力,瞬間暴增的競爭,分散的教育資源,不經意間給孩子傳遞的緊張情緒,對孩子是不是真的好?再說房子,如果沒有學區概念,三環、四環內的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必然降價,因為使用功能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這種趨勢在非學區的老房子已經表現出來。7平的四合院?別逗了,我認識的幾個買四合院的人基本認同這筆錢就是扔進去了。一到兩倍的學區溢價,合不合理?現在合理,十年之后一定會降,請記住,教育大勢是均衡,均衡,均衡,10年之后北京的教育格局同現在肯定不同,望京等地已經不弱(現在已經很優秀)的教育肯定興盛起來,加上良好的住宅環境,同樣的學區質量你選哪個?第三是銀子,這倒是純粹私人的問題了,我的意見是量力而行,為了學校教育犧牲生活教育,拜托,在校園的時間和在家里其實基本差不多好不好。
三個因素綜合一下,我選了史家實驗學區,房子定在工體三號。理由如下:九年一貫制,初中不用費心,快樂教育,不太熱門的學校,關注的人不算多,家長心態普遍放松,心理預期不強,傳統普小,加盟史家之后實力略增強。東西城合并之后高中充足可選。工體三號是公寓,300萬左右的房子,租金相對較高,正好覆蓋貸款,樓盤較新,因為是公寓,沒有燃氣,學區溢價較小,保值性強,特別適合二套房或者選擇租房的家庭。買完之后,聞風的排名中,史家實驗因為直升的原因超過史家本校,不管他的判斷對不對,至少這是我們考察和預判的結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