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1-04 13:56:50
幼教網整理了2018魯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山行》教學反思,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進行低年級語文教學已經一年了,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學生要把那些枯燥無味的課文和生字學好是多么的難呀!教完《山行》這一課后,我覺得低年級語文教學應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快樂學習。
《山行》一詩是一首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云、石徑、楓林,展現美麗的秋色,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中,要充分把握好這樣幾點:
一、運用小學生聽得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領悟。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教師運用優美的優美的語言描繪詩中景,然后讓學生猜是描寫的詩中哪兩句詩即可讓學生感知詩意,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對于剛學習古詩的小學生并不懂這些。因而在教學中可借助錄音范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以學生自己的看法來朗讀,富有具性地朗讀,比如:你喜歡這首詩的哪一行呢?把它讀給大家聽聽,也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好嗎?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十分活躍。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我們一塊跟詩人的心情把這首古詩讀一讀,好嗎?”教師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還可加以音樂渲染,讓學生戴著頭飾,自由想象表演,一邊演一邊吟詠古詩,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二、妙用識字方法,營造輕松學習氛圍。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運用圖文結合法、字理識字法等多種識字法,引導學生在音、形、意方面識記生字。在識字教學中,利用“送生字寶寶回家”這個小游戲進一步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
另外,在這次教學中,我的一句話影響了一個學生對寫字的態度。在范寫“車”字后,巡視學生狀況時,發現一個學生寫得歪歪扭扭,看了這個字以后,笑著對他說:“你這個車怎么翻車了。”聽了我的話他又工工整整寫了一個,接著夸了他一句:“這回,你的這輛車就可以平安行駛了。”聽了我的話他很開心,我卻沒有在意,可是有一天,我忽然發現這個學生的字寫得是那么工整,細細想來是從那天開始的?磥碛哪Z言的巧妙運用,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也是我這次教學中最大的收獲。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一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