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論壇廈門站 作者:范小筒 2017-12-11 12:10:31
當原省級示范小學或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校片區內適齡兒童報名數超過學校學位數時,錄取順序按照“先錄取實際居住和戶口遷入時間均滿一年(含一年)以上”,再錄取“實際居住和戶口遷入時間不滿一年”的辦法執行。同類對象的報名數超過學校學位數時,則通過電腦隨機搖號方式決定入讀名單。其他非原省級示范小學或非福建省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校出現片區內適齡兒童報名數超過學校學位數時,同樣參照上述錄取辦法執行。
3.小學所在地的街道或街道授權的單位應于報名前一周向本區戶籍的適齡兒童發出《學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通知書》,屆時由監護人于規定的報名時間分別在網絡報名和到片區內的學校進行現場確認。
因故不能如期到校報名者,應在接到報名通知書后3日內向片區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同意,可適當推遲報名時間。未經申請而逾期要求報名者,應書面向學校或區教育局說明原因,經批準后予以補報,若片區學校學額已滿,由區教育局審核后統籌安排。未經同意不報名或超過申請期限未報名者,學校應及時上報區教育局,由區教育局及所在街道依《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處理。
4.片區招生對象報名時應提供的材料:
(1)《信息確認表》(現場報名時由學校打印,家長簽名確認);
(2)該兒童的《學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通知書》原件;
(3)戶籍證明原件、復印件。指本區適齡兒童與父(母)親同冊的居民戶口簿;
(4)預防接種證明原件(現場報名前至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出具預防接種證明,如有漏種的應及時補種);
(5)其他必要的證明材料。
(二)政策性照顧對象的適齡兒童
1.港、澳、臺、外籍人員子女
(1)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適齡兒童申請在我區入學,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其父(母)親為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區教育局根據其工作、居住等情況給予統籌安排入學;
二是其父(母)親為本市外區戶籍的,應回父(母)親戶籍所在區申請入學;
三是其父(母)親為海滄區戶籍的,根據其戶籍所在片區安排入學,如父(母)親戶口片區屬原省級示范小學或省素質教育工作先進校的,則參照原省級示范小學招生條件執行;
四是其父(母)親既非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也非廈門市戶籍的,申請就讀我區公辦學校,應滿足以下條件,并由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入學:
父(母)親應在廈務工、暫住和參加我市社會保險年限滿1年(含1年)以上。2017年申請就學的適齡兒童父(母)親在廈務工、在海滄區暫住和參加我市社會保險需滿一年(近一年指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
(2)持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的臺灣學生因家長在海滄區購房置業或工作需隨父(母)親在海滄生活而要求在我區就讀小學的,先由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符合條件的,再由區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統籌安排入學。
(3)華僑、外籍學生申請在我區就讀小學的,先由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審核,符合條件的,再由區教育行政部門給予統籌安排入學。
香港、澳門、臺灣、華僑和外籍學生辦理入學須提供的材料,詳見附件2。
2.符合政策性照顧條件的引進人才、留學人員、高技能人才等人員子女
家長須于5月25日-6月2日登陸“i廈門惠民平臺”(網址:www.ixm.gov.cn)進行網絡報名。6月13日-6月15日,家長提供《引進人才(留學人員)子女入學申請表》(附件7)、居住證明、工作證明、相關部門核發的資格證書或文件、家庭戶口本、出生醫學證明、結婚證等原件和復印件,至海滄區教育局(濱湖北二路1號海發社區7樓)進行現場確認,符合條件的,給予統籌安排入學。未在海滄區辦理居住證的,應予網絡報名前至派出所辦理。已在海滄區購置房產的,應在網絡報名時填寫該房產產權證號或購房合同號。
3.符合政策照顧的軍人子女
軍人子女教育優待的對象是指已辦理家屬隨軍手續的現役軍人子女、烈士子女、因公犧牲和病故軍人的子女。其中,以下對象可以給予優先照顧的待遇(以下簡稱“優先照顧對象”):
(一)作戰部隊、駐國家確定的一類(含一類)以上艱苦邊遠地區和西藏自治區,解放軍總部劃定的三類(含三類)以上島嶼部隊現役軍人子女,以及在飛行、潛艇、航天、涉核等高風險、高危害崗位工作的現役軍人子女,包括:在上述區域和崗位連續工作3年以上(含已工作并將連續工作3年以上)現役軍人的子女,以及有子女后曾在該地區和崗位累計工作5年以上現役軍人的子女;
(二)烈士子女;
(三)因公犧牲軍人的子女、因公犧牲警察的子女;
(四)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警察的子女;
(五)榮立二等功或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現役軍人子女。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平時榮立二等功”系指按照軍事訓練和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中立功;“作戰部隊”系擔任戰備值班任務的師以下戰斗部隊。優待條件所指的三等功、二等功及以上獎勵不含集體功和集體榮譽稱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