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12-05 18:32:57
1.能介紹一下你前后左右的同學嗎?
2.大家一起學習,讓我們再一起做個游戲: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三、練習:翻牌認字四、感受體驗、突顯個性
方法: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同桌合作學習。一人讀字,一人找字,看誰找得準,收獲多。全部認識,獎勵同桌兩朵小紅花;認識大部分字,獎勵同桌一朵小紅花。
四、寫字
你認為哪個字難寫,需要老師幫忙?
1.同學說一說字的筆順筆畫。(注意“女”字的最后一筆是橫)書空。
2.練習寫字。
左:橫在上半格中間靠下一點,撇豎虛線右邊一點起筆,往左到左下格中間出撇尖,短橫在撇下橫虛線下起筆比第一筆橫稍短一些收筆,豎從橫下邊中間位置起筆到下半格中間收筆,最后一筆橫從撇下起筆比第一筆橫長一些處收筆。
右:第一筆長橫上半格下邊起筆,撇和左的撇位置相同,口寫在和左的工相同的位置上。
男:上邊的田寫在上半格橫虛線上邊,力寫在下半格橫虛線下,橫折鉤的橫稍寬一些,撇從豎虛線起筆,田的豎和力的撇是兩筆。
女:學習筆畫撇點。學寫女字,一筆撇點,二筆撇,三筆衡。起筆豎虛線上半格中間往左過橫虛線開始點往右下斜,到右下格中間收筆,最后寫橫,從橫虛線起筆橫虛線上一點收筆,把撇露出頭來。注意女的筆順。)
五、小結
中國的文字這么有趣,我們一定要把它學好。
回家后,請同學們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向父母介紹一下,你家的房子或者你的房間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發展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變成為智慧,體現了知識鏈的理念。)
其次,在教學時,我體現了以下這些新理念:
1、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我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探索的、能動手操作并進行合作交流、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數學活動,主動地進行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任務分工要明確,進行學生自評和學生相互評價;在活動中教師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看得見、熟悉的自身方位、教室方位、學校方位、周圍環境方位為認知體驗平臺,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如比一比,做一做,說一說,猜一猜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自主交流,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體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讓學生自主地交流辨別方向的方法,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將已有的前、后、左、右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系,學生從中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方位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知識與能力目標、方法與過程目標有機整合;結合教室的具體情況,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么東西,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3、體現“知識鏈”的觀點: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發現信息(對家鄉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方向辨認)——整理信息(學生發現問題,同一個市場,大家回答的方向為什么不同?)——形成知識(方向的有關知識)——結構提升(體驗方向的相對性)——外化應用(制作校園平面圖及拓展延伸)這一基本思路展開教學。
4、把網上資源、生活資源、學科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創造性地開發課程資源,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讓學生以舊引新,先借舊物引領他們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玩,放松心情,提高創作欲望,并在設置的問題中安排本課的重難點,使操作目標明朗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為創新作鋪墊的,借助學生已有基礎,通過自主、協作來完成基本形,較輕松地解決本課重點)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欣賞作品,豐富學生的感官,并從中找尋出各種創新的辦法,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增強學生創作欲,無形中解決了本課的難點。)
四、感受體驗、突顯個性
1、作業分層要求:①動物造型可以完全發揮想象、大膽夸張、創作出老師沒做過的動物;②也可以做老師剛才給你看過的動物,不過須注意變化;③如果你覺著有困難,可以仿做一下。
2、學生制作,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安排,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尤其是設置三個不同層次的作業要求。盡最大可能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有信心和機會去體驗、去實踐。)
五、評價、游戲。
(設計意圖:本環節用學生自我評價和群體評價實現審美教育,尤其是展示和協作表演,借機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并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六、小結總評,拓展延續。
(設計意圖:本環節使學生的創作空間再次得以拓展,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來欣賞事物的美,并真正實現教育的延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