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1-09 20:48:15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預防急救《注射疫苗,讓孩子遠離流腦》,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流腦是春季常見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在2月到4月達到發病高峰,多發于6個月至15歲的少年兒童。專家提醒,在流行季節,父母應提高警惕,讓孩子遠離流腦。
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簡稱,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是國家乙類法定傳染病。上海兒童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陸權說,讓孩子遠離流腦最好的選擇就是注射流腦預防針,但是一定要注意疫苗的型別。腦膜炎雙球菌可分為13個血清群,其中A、B、C群引發的流腦病占90%以上。我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主要以A群流行為主,但近年來由C群引起的病例時有發生。
陸權提醒,在流腦流行期,家長盡量不要帶孩子去空氣不流通,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玩耍,更不要帶孩子到發病的小孩家去串門,外出要戴口罩,這些都是預防流腦切實可行的措施。因腦膜炎雙球菌在一般環境中很容易死亡,利用冷、熱、干燥、陽光和普通消毒劑都可以將其殺滅,所以,加強鍛煉,避免過度疲勞,適時添減衣物;經常曬衣被、曬太陽,經常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新鮮,陽光充足,也是預防流腦的重要一環。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孩子到了多大就能打預防針?預防針該怎么打?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洪昭毅日前介紹了部分疫苗的接種程序和注意事項。
據了解,接種疫苗是通過人工方法使人體產生抵抗力,以達到抗病防病的目的,這是一種經濟、有效和簡便的方法。新生嬰兒一般在出生后就會給予疫苗接種,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根據需要定期接種疫苗。
洪昭毅介紹,部分疫苗接種的時間和程序為:卡介苗在小兒出生時注射1針;灰髓炎疫苗共接種三次,第一次接種在小兒兩個月的時候,三、四個月各注射一次;百白破三聯疫苗共接種三次,第一次接種在小兒三個月的時候,四、五個月各注射一次。
此外,麻疹疫苗第一次接種是在小兒八個月的時候,到1歲時復種,在6-7歲、12-13歲和18-19歲各加強一次;乙肝疫苗共接種三次,在小兒出生時、一個月和六個月時各接種一次;流腦疫苗和乙腦疫苗都是在小兒出生六個月時接種,到1歲時加強。
對小兒來說,接種疫苗相當于得過一次輕型的感染,因此洪照毅提醒,孩子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發熱,或因病正在接受治療中,或剛患麻疹或水痘不滿一個月,或一個月內已接種過某種疫苗等,都應謹慎接種疫苗。
目前市場上可供人體接種的疫苗種類繁多,其中有國家規定必須接種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聯疫苗等。同時,還有各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根據當地傳染病的流行情況規定的一些指令性的疫苗,如流腦、乙腦疫苗等。流腦的具體癥狀
冬春季節,兒童在室內活動比較多,再加上氣候寒冷、干燥等原因,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菌從鼻咽部侵入,經血液循環達到腦膜或身體其他部分,產生炎癥,經過二三天的潛伏期后,患兒會出現如下癥狀:
感染初期多數小孩兒無明顯癥狀,只有一部分患兒會出現咽痛、鼻咽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以表現為鼻炎、咽炎或扁桃體炎。隨病情加重,患兒會突然出現寒戰,體溫高達40℃,頭痛、嘔吐反復發作,嘔吐呈噴射狀。
另外,早期患兒皮膚還可能會有出血點或淤斑,起病之后有時嘴唇周邊出現皰疹,也可見于口腔內、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處。實驗室化驗和腦膜炎癥狀化驗血常規會發現,白細胞增加,中性粒細胞增高,嚴重時出現腦膜刺激癥,1到2天內就發展為腦膜炎。這時表現為高燒持續不退,頭痛劇烈,頻繁的嘔吐,患兒會煩躁不安,睡中尖聲喊叫或嗜睡。
目前流腦的治愈率可達95%%以上。一般死亡病例多為暴發型。暴發流腦根據臨床癥狀的不同又分為休克型、腦膜炎型和混合型,如果搶救不及時,往往造成死亡。因此治療暴發型流腦,除使用抗生素外,還應積極抗休克,消除腦水腫,防止腦疝,防止呼吸衰竭。
此外還有一種輕型流腦,一般是在流行后期出現,起病較緩,病勢也輕,體溫不高,神志清楚,沒有淤斑,只是有鼻咽炎癥狀和少量小的出血點。普通型患兒早期采用適應藥物能夠徹底治療,并發癥和后遺癥也很少,因此小兒患流腦后,一定要徹底治療。小孩患過病后就可獲得鞏固的免疫力,一般不再感染流腦。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