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10-26 14:30:42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趣味數學故事:數的誕生,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笨笨和聰聰是同學,又是好朋友,聰聰的爸爸賈伯伯是一位數學老師,經常給笨笨和聰聰講一些數學故事。
一天,賈伯伯問他們:“聰聰、笨笨,你們知道數是從哪里來的嗎?”
聰聰和笨笨都愣住了:“數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天天要數數,天天要算數,可是數到底是從哪里來的,還真的沒有想過!
賈伯伯說:“你們現在從1數到成千上萬,都不成問題,不過你們知道嗎,原始人根本就沒有‘數’這個概念,他們只知道‘有’和‘沒有’,后來他們知道了‘多’和‘少’,再后來他們才慢慢地明白了‘一個’和‘多個’的區別。”
“那他們算東西多不方便呀!”笨笨說。
“是啊,”賈伯伯說,“在很長的時間里面,人們除了一、二、三之外,就數不出別的數來了。有個傳說,一個埃及國王讓一個惡鬼給纏住了,要他把全部手指都給數出來。國王好不容易給數了出來,就被看做是天才了呢!”
“哦!”聰聰說,“那笨笨要是在那個時候就更是天才了,它不只能屬手指頭,連腳趾頭都會數呢!”
笨笨狠狠瞪了聰聰一眼,轉頭問賈伯伯:“那后來人是怎么學會數更多數的呢?”賈伯伯說:“后來,他們就用在獸骨等東西上劃杠或者用繩子系扣的方法,來把兩個東西一一對應起來。比如說,打來四只兔子,就在繩子上系四個扣子,根據繩子的顏色、系扣的大小,來代表不同事物的數目。”
“那要是一萬,就得劃一萬道,系一萬個扣子嗎?”聰聰問。
“是啊。所以這種方法就特別的麻煩。不過,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人類才學會使用抽象的符號來表示數目。抽象符號的出現,就標志著數字誕生了。比如,古埃及人使用一種象形文字做數字符號,而古巴比倫用的是三角形的符號。”
“那我們中國人呢?”聰聰問。
“我們中國人,現在發現最早用的是甲骨文。在四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會用十進制了。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從1到10的全部數字了,不過,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發明的,后來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又傳到阿拉伯,再從阿拉伯傳到歐洲,再經過演變,最后才成為像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原來這10個阿拉伯數字,還有這么長一段故事呢!”笨笨說。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