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2 20:05:1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常規培養教案《對幼兒的教育要有情感和創造性》,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綱要》中明確提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
在本案例中,教師的教育觀念與其教育行為出現了“斷層”現象。但明顯的,可以看到這個教師的努力,努力的想做好,努力的想讓幼兒融入活動中,努力的讓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的想法,這才會出現“模仿”的環節。但就在實施的過程中,孩子的表現與教師的想法相違背的時候,出現了一些與該教師原先預想的完全不同的情景,這時候他開始著急、迷茫、困惑、最后只好用干擾的方式結束活動。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孩子圍著我們的教學設計轉,就像一位“皇帝”,想把一切掌握手中,若不從,就進行處罰。在本案例中,ABC三位幼兒脫離了該教師的預想,就認定孩子在搗亂。但他眼中的“搗亂”,換個角度想,得到的有可能是孩子美好的想象,美麗的創造呢?趴在地上的A有可能是玩累了正趴著休息的小烏龜;躺在地上的B有可能是美麗的海星正躺在柔軟的沙灘上享受著日光;跪趴在椅子上的C有可能想象著自己這條美麗的章魚,愉快的暢游在水中。這一些孩子有可能在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地板、椅子等身邊的物品來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難道這一些孩子不值得鼓勵嗎?在教師的目光中,不要總把孩子的異常行為定義為“調皮”“搗亂”,換個角度,這些孩子的行為可以變成一種肯定、激勵與賞識。
賞識教育是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俗語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要看的就是教師用什么方法來教孩子。作為幼兒教師,要做的就是學會賞識孩子的行為過程,從而尋求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動機,F今的發展趨勢告訴我,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圍著你轉”了,更多的時候是教師孩子“圍著問題一起轉”。在這種環境下,我們應如何進行賞識教育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