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1 20:41:5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環境創設論文《試析幼兒園環境的創設與利用》,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摘要:環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有的發展。我們要根據《綱要》的精神來創設幼兒喜歡的教育環境,促使幼兒積極地與環境產生交互作用,從而獲得主動發展。就幼兒園教育環境與游戲環境簡要說明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與作用,為幼兒健康成長打好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教育環境游戲環境
馬克思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可以說,人是環境的產物。特別是對以實際操作活動和直接經驗為心理發展基礎可塑性強的幼兒來說,受環境的影響更大,環境對其身心發展起著交互作用是個體心理發展的根本途徑,幼兒是在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發展的。幼兒的世界應該是美麗的,在幼兒園,他們眼睛所觸及的每一處風景、每一個角落都應該是美的。幼兒園的環境是教師通過選擇材料、設備、利用空間以及形成相應的氛圍,為實現教育教學目標而創設的教育環境。創設符合幼兒發展和教育要求的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教師不可缺少的專業技能。
一、幼兒園外部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一)在色彩上,幼兒園環境應該給幼兒以美的視覺享受
幼兒園外部環境創設中圖畫色澤宜單純,接近自然,這樣的色彩令純潔的孩子們產生豐富的想象:廣袤無邊的綠色草原、密密的森林、遼闊的藍天、飄浮的白云、蔚藍的海洋和可愛的小動物們。這些單純、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閱歷淺短的幼兒產生共鳴、易于理解。便于他們欣賞、借鑒、表現。孩子們喜愛明快的色彩對比,活潑好動的他們從中可以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節奏和共振。在為孩子們創造色彩對比、跳躍的同時,應考慮畫面的整體美,采用較大淺色塊支撐,可使畫面既有局部美的變化又有整體協調感,能解決幼兒園一堵墻面內容多色調不易統一的問題,使環境更藝術化。為此,我們幼兒園為每個活動室提供了顏色不一的布簾、課題板等裝飾材料,便于老師們作為底色來用,配以色彩明快的各種圖案,深受孩子們喜歡。
(二)幼兒園環境中的繪畫造型應有其自身的特點,即符合幼兒的審美特點,才能感染幼兒
造型圓渾、墩實、稚拙、簡潔的美術最能吸引幼兒,因為尚未完全走出視覺模糊階段的幼兒,對圓渾的造型能淋漓盡致的感知。墩實、稚拙的摸樣令他們產生更多的關注和憐愛,簡潔的美術造型,讓注意力不夠持久的幼兒較快的感知。設計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處——一些幽默、活脫的細節,例如滴著口水的舌頭、咧著的大門牙、小的不能再小的斗眼、張嘴的大頭靴會更令孩子們直愣著雙眼,久久不愿離去。同時由于造型概括、簡潔,繪畫操作過程相對簡單易行,更適用于幼兒園布置環境內容多更換周期快的現狀。孩子們都喜歡爬樓梯,我們在樓梯扶手處的墻面上畫了連環故事《小羊過橋》,圖中的小羊穿著漂亮的衣裙,憨態可掬,由于畫面顏色鮮艷,故事情節簡單明了,孩子們欣賞畫面的同時已將故事銘記于心。
(三)環境是幼兒藝術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有時是藝術活動的起始,有時是藝術活動的延伸
為了讓幼兒對教學活動有所了解,引發幼兒的學習探索興趣,我們將所要學的知識在環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常常引得孩子們對所學的內容,翹首以待、積極關注、嘗試。我們環境中的許多作品不僅是裝飾幼兒園環境的上乘之作,還可為教育、教學所用。例如《大樹和小鳥》,優美的兒歌瑯瑯上口,但孩子們對其中的情節有些模糊,現實生活中他們很少有時間有機會到樹林里走一走,看一看,所以我們在幼兒園的門廳里專門設置了“動物的家”,大樹,小鳥都在這里安了家,小小的角落迎接著每一個走入門廳的孩子,小鳥的叫聲仿佛在說:“你好,今天是美好的一天!”在環境與教學的互動中,兩者互為一體又互相促進,環境不再是一種擺設,而是幼兒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在布置幼兒園各活動場所時,教師根據幼兒水平創設一部分任務,讓他們共同參與,讓幼兒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平等意識,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參與意識,我們設計的大部分作品都有難易程度懸殊的兩部分內容存在,可讓每個教師有充分想象、自主操作、創造的空間,能讓師生共同創作,難度大的部分由老師操作,難度小的部分由幼兒操作,同時教師還可根據作品內容、幼兒水平靈活添加一些他們操作內容。啟發幼兒充分想象自由表現,此時環境中的作品在幼兒眼里,會如同己出,幼兒才能真正融入環境之中。
幼兒園是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場所和環境,其中的一切都是為幼兒的教育活動而準備的,所以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該把有利于幼兒的參與放在首位。在《我和春天的游戲》主題活動中,觀察區設在活動室的一角,那里是孩子們經常去的地方。區域內提供各種各樣的種子,有孩子從家中帶來的花卉和植物,還有觀察、操作、記錄用的材料。孩子們每天細心照看它們.給它們澆水,觀察生長變化過程,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一個階段后進行歸納、小結、提出新的問題:種子發芽有哪些必備條件?并嘗試做種子發芽的實驗。就這樣圍繞主題目標步步深入,活動區引導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現問題、積累經驗、提出問題、最后達到自主解決問題的目的。主題《小小建筑師》活動實施中,在操作區內投放多元材料和低結構的材料,鼓勵幼兒動手動腦實際操作。如:各種包裝盒、紙袋、瓶子、石頭、泥、沙、樹葉、積木等,幼兒用它們來展示自己的創意。到操作區搭建與眾不同的建筑物成為幼兒的樂趣,他們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新的嘗試。在總結交流時他們相互取長補短,不斷推陳出新,搭建水平明顯提高。教師還結合主題內容設立了閱讀區,為幼兒提供相關的建筑書籍,方便幼兒在活動中獲取信息。
(四)安全是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安全的環境對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時,要注意兼顧幼兒身體上和心理上的健康與安全;強調正面教法;啟發幼兒的主動性的積極性,著重實踐;信息要清晰明確。采用正面的教法就是要盡量避免用禁止式的手法,同時要加強教育,讓幼兒學會做某些事情,知道正確使用物品的方法。安全教育不僅要在集體活動中集中進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機進行,應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結合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教育。曾經有一次與幼兒外出遠足,發現幼兒對路邊花壇中種植的月季花特別感興趣,圍在花的周圍唧唧喳喳地討論,有的幼兒還去摸摸花瓣和葉片。我忽然想起月季花莖和葉上都有刺,便隨機對幼兒進行了有關預防植物有刺、有毒,應小心不要輕易接觸的安全教育。在幾天后的一次觀察活動中,帶幼兒觀察冬青。我用手捏住一片葉子請幼兒觀察,忽然聽到一名幼兒說:“不要亂動,它會不會有刺呀?”瞧!孩子已經把上次隨機教授的安全知識記于腦中了。安全教育也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自我保護意識差,每次活動前、放假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兒原有的認識的基礎上,應適時、及時地提醒幼兒,讓幼兒鞏固已有的知識并獲得更深層次的認識。讓安全意識逐漸在幼兒心里扎根。
我們還特別注重廢舊物品的再利用,結構游戲中,收集各種紙盒、酸奶杯、牙膏盒等進行搭建。幼兒知道廢物對環境的影響,我們把廢物收集起來,每一件廢物在我們的手里都會變成有用的玩具。這些物品外形、大小各異留給幼兒想象的空間極大,游戲中,孩子們會用牛奶盒向上壘高成各種房屋、用酸奶杯排成欄桿,廣告紙、吸管、一次性的盆、盤等等都是我們幼兒游戲、老師制作輔助用品必不可少的材料。游戲、制作中孩子們明白廢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兒的親自然的情感轉化為真正的保護性行為,環保成了孩子們真正的內在需要。而且,每年的國慶節我們都會舉行“慶國慶手工作品展”,鼓勵廣大家長跟孩子們一起充分利用廢舊物品搞創作,那些被丟棄的“廢物”經過我們的巧手侍弄,煥然一新,儼然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二、創設開放性的游戲環境
新綱要明確的把“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幼兒園的組織與實施之一,還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但要使游戲能深入,高質量的開展起來,使幼兒的創造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教師必須為幼兒創造適宜他們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環境,即為幼兒開設一個開放性的游戲環境。開放性的游戲環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開放性的物理環境,即游戲空間、時間及玩具材料對幼兒來說是開放的。二是開放的心理環境,既游戲中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是平等的、互動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開放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