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0 22:24:06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環境創設論文《班級主題環境與幼兒的學習》,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我們在班級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突出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把幼兒的關注點和興趣點放在首位,讓環境成為折射教育理念和凝聚教育智慧的載體,從環境創設到利用環境的全過程中,使之成為有效吸引幼兒參與,幫助幼兒獲取知識和經驗的載體和媒介。在主題背景下的環境創設過程中,力求能真正實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從班級環境的創設中看,我們努力讓幼兒的環境“景上添花”。根據各個主題的教育內容和目標創設隱性的教育環境,讓班級環境真正地與幼兒互動、對話。為此,本人談自己在班級主題環境創設中的一些體會和感想。
首先,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托、小班幼兒的年齡較小,從心理上來說,他們喜歡一些顏色鮮艷,富有情趣的畫面,這樣會給幼兒一個愉快、安全的氛圍,也符合這一年齡階段幼兒的心理需要和視覺需要。故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我們班級選擇了“圖形娃娃”作為吊飾,既可愛又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各種顏色和形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再次,班級主題環境與主題教學的互動。主題環境的內容是要圍繞選定的主題,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去豐富和增添的,這也是記錄幼兒在主題教學過程中的痕跡,隨著主題教學的深入與拓展,幼兒不斷與環境對話,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序的思考、表達和經驗表現,在環境中,讓幼兒與家長互動,設立了“親子互動欄”。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育內容的需要,不斷地討論、交流、收集,各種相關的輔助材料和圖片、文字資料,從而設立“問題墻”、“涂鴉墻”、“展示墻”等等。從整個瑞吉歐的環境創設和布置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它將幼兒的主體性地位放在了首位,從幼兒的認知發展和年齡特征出發,讓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真正的體現。我的做法是:每塊墻飾的布置盡量都能讓幼兒來參與,及時地將幼兒在活動中的過程,展現在主題墻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這樣也便于幼兒之間相互學習、提高。
第三,班級主題環境與幼兒的學習。我們所創設的主題環境也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因素。兒童心理學表明,學齡前兒童處于自我中心階段,急需在與同伴交往中學習理解他人,認識自我,把握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班級主題環境的創設為幼兒的相互學習提供了一個的“平臺”,我們將幼兒學習的過程展示在主題墻中,幼兒可以通過觀察,獲得和模仿同伴的經驗,促進他們繼續探究,當我們和幼兒一起共同創設主題性環境時,幼兒會在與環境的創設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逐步形成與集體合作的意識。也可使幼兒很大程度上獲得認知的發展,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幼兒可以從主題墻中看到,有爸爸媽媽記錄的內容、有幼兒的繪畫、有教師的參與痕跡等,包括:文字、繪畫。當我們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墻面上時,他們會很自豪地請爸爸媽媽來觀看,會增加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和信心,這是對他們最好的表揚。在每個主題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幼兒、家長相互配合和相互合作,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使得主題教學活動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四,班級主題環境與家園的配合。家長在參與班級環境的互動過程中,也是家長了解幼兒園教學內容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將主題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內容設計成幾個版塊,呈現出教學過程、學習過程所留下的痕跡,家長也可以通過每天的來離園的接送時間,從主題墻中,了解幼兒學習和主題教學內容的開展情況,而這些往往是家長看不到的。為此,我們盡可能及時地將主題教學活動的過程與主題墻的布置相互呼應起來,讓環境與教學產生互動,使主題墻成為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一個見證。也使家長從主題墻環境的展示中,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和教師的工作,促進了家長對幼兒學習的支持和配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