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0 20:40:49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學策略論文《觀點報告:源自生活的主動學習》,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選材背景:
在教學實踐中,老師除了參考教材組織一些教育教學活動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內容來自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生活出發生成教學內容,幫助幼兒梳理原有的凌亂的生活經驗,初步形成系統科學的知識結構,更好地為幼兒進入社會生活服務。正如《綱要》強調的那樣:教育內容的選擇要求之一是“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進入大班的幼兒,社會交往能力加強,隨著幼小銜接工作的開展,幼兒會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來進行與同伴教師的互動。由于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與數學有關的生活知識,他們喜歡用數字記下電話號碼,喜歡用一些常見的字來留下地址,加強相互間的交往和聯系。這時,對數字概念的理解都還處于零碎狀態的幼兒,那些知識碎片就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擾和疑問,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們倆不是住在同一個家里了么?”。
為了解決幼兒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我們以門牌號碼為切入口,將幼兒的知識儲備進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設計了《樓房與號碼》這一教學活動,揭示數字和住址之間的聯系,引導幼兒主動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生活出發,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深刻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正是幼兒園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
觀點闡述:
“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正確科學的數學教學必須遵循幼兒認知發展的規律,讓幼兒在感知需要的前提下主動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豐富認知,促進發展。良好的數學教學活動,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一)感受生活數學,促進主動學習
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了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由此我們領會到其中的基本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向幼兒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我們知道:讓幼兒學會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同時幼兒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我把每一個與數學有關的場景,都以一個開放具像的方式表現出來,事先我向幼兒請教本地的一些建筑設施,詳細問詢幼兒的生活情況,包括環境、地址等,并強調了數字概念,把數學知識融入到了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又從鏡頭中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建造模擬小區并根據地址搬家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等等,把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易于幼兒理解接受。
活動中,給門牌編號碼,是主動探索的開始。對于編號這個任務的完成,幼兒沒有十足的把握,這關系到序的排列和相鄰數的認知,不僅是橫向的,而且有縱向的,同時又關系到起點的問題,這一系列的難題擺在幼兒面前,需要他自己整理出思緒進行操作。這時我簡化了操作的材料和方法,重在為幼兒提供最便捷的方式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保證了主動學習的可能。這一環節是重點,又是難點,鞏固了這點,為后面的數字與樓房之間的各種聯系做好了準備。在經過老師引導和與同伴交流后對自己進行檢查和調整,都為幼兒主動思考和檢驗自己的行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平臺。
大班幼兒還缺少自覺學習的能力,需要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獲得思考,實現主動學習。
1)師幼交流:為了引導幼兒愿意說,我從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景出發,請他們做小主人向老師介紹自己的家和家鄉,激發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在活動中,我都以“請你說一說”的提問引發幼兒表達與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和同伴,形成熱烈的交流和主動表達的學習氛圍。
2)同伴交流與合作:
《綱要》中指出: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這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在生活與學習中也不可或缺。從與好朋友共同合作造樓房開始,幼兒一直有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機會,樓房造在什么位置,怎樣給門牌編號,給小區取名,說說小朋友的家在哪里,提倡同伴間的學習和幫助,建議能力強的幫助能力弱的,很多環節中幼兒的學習是在與同伴共同學習的氣氛中進行。
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幼兒深切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就有數學,使幼兒對數學逐漸產生親切感,從而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二)借助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深深地影響了施教者。深奧的數學更加需要與生活相聯系。實際上,數學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就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能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感受了數學是如此貼近生活之后,我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操作和思考的機會。幼兒的嘗試操作學習帶有一定的自我主觀意識,可能會顯得迷茫、凌亂,加上自我檢查能力和自覺性比較弱,缺少自我反思的方法,但是我給予幼兒充分的信任,放手讓幼兒在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學習。之后再根據嘗試結果引導幼兒相互比較對照,讓幼兒進行觀察,尋找思考一種比較合適的方法,在這過程中,幼兒有了自我調整和反思的認知,盡管是粗淺的,但是對于幼兒的學習幫助很大。如自我闡述表達編號的方法,這是幼兒對自己思維的一種梳理,有表達的要求,更有思考的難度,能參與表達的幼兒其主動學習和調整行為的能力強,不能參與表達的幼兒能從發言的幼兒身上學習,試著調整。能進行調整的幼兒就是在有了反思之后的行為表現。在反思之后的調整,正是將數學知識嚴謹化、科學化、系統化的過程,因此,對于一些需要歸整的知識,比如對編門牌號的方法(101、102、201、202),比如對棟、單元、室
之間的表示(2-3-201),我還是進行了統一,規定了按照約定俗成的方法進行,給幼兒一個常規的、正面的完整認知。
幼兒的數學知識和常識,經驗的建立,依賴于實際生活實踐,從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中得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它能喚醒幼兒逐漸儲備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信心,有助于引導幼兒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幼兒思維發展。
三)創設學習情境,實現游戲中學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整個活動都由幼兒主動操作創設環境,然后逐步解決很多關于小區住房的實際問題,幼兒對這樣的操作充滿了興趣。
從自己動手建造樓房開始,整個活動的環境都是由幼兒動手創設,對于幼兒來說不僅是在學習,更象是在玩構建游戲,對于自己的勞動成果,幼兒分外珍惜,特別用心。小區落成了,興高采烈地幫助人們搬家,所有的環節都有幼兒的參與,雖然是游戲,但是體會到的真實情感是深刻的,整個過程充滿了游戲的快樂,又有學習提高的深度,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學習。
活動中,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合作得很愉快,氣氛很活躍,由簡入難的環節過渡自然,每位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學習中去,熱情很高。解決了杜威所說的“課堂上缺少可以引起思維和經驗的環境”的問題。
四)培養實踐能力,提高社會化程度
到了大班,很多孩子具有了比較多的數學知識,數、量、形、時空等都有所掌握,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除了課程中的數學內容,幼兒生活中碰到的數學知識在教材中出現了空白和遺漏,針對這一實際,我們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主動學習并能為幼兒生活服務的數學知識,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水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我提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選題原則,設計了“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路,并構建了邊發現邊學習邊應用邊提高的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創設情境—嘗試操作—探究學習—鞏固遷移—延伸提高”的基本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學習梳理數學知識,獲得系統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
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幼兒在自己的身邊熟悉的環境中尋找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把已有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檢驗,在生活中運用和實踐。經過這個活動,幼兒會不自覺地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注意數學乃至很多生活中的科學,養成主動學習探究和實踐的能力,促進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另外,數學教學讓幼兒的生活經驗走進數學課堂,為幼兒提供了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指導幼兒更好地學習數學,從而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和征服知識奧秘的成功喜悅,真正實現了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意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