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9 22:08:24
之間的表示(2-3-201),我還是進行了統一,規定了按照約定俗成的方法進行,給幼兒一個常規的、正面的完整認知。
幼兒的數學知識和常識,經驗的建立,依賴于實際生活實踐,從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中得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它能喚醒幼兒逐漸儲備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信心,有助于引導幼兒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幼兒思維發展。
三)創設學習情境,實現游戲中學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整個活動都由幼兒主動操作創設環境,然后逐步解決很多關于小區住房的實際問題,幼兒對這樣的操作充滿了興趣。
從自己動手建造樓房開始,整個活動的環境都是由幼兒動手創設,對于幼兒來說不僅是在學習,更象是在玩構建游戲,對于自己的勞動成果,幼兒分外珍惜,特別用心。小區落成了,興高采烈地幫助人們搬家,所有的環節都有幼兒的參與,雖然是游戲,但是體會到的真實情感是深刻的,整個過程充滿了游戲的快樂,又有學習提高的深度,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學習。
活動中,孩子們“玩”得很開心,合作得很愉快,氣氛很活躍,由簡入難的環節過渡自然,每位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學習中去,熱情很高。解決了杜威所說的“課堂上缺少可以引起思維和經驗的環境”的問題。
四)培養實踐能力,提高社會化程度
到了大班,很多孩子具有了比較多的數學知識,數、量、形、時空等都有所掌握,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除了課程中的數學內容,幼兒生活中碰到的數學知識在教材中出現了空白和遺漏,針對這一實際,我們從幼兒的實際生活中挖掘既能吸引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主動學習并能為幼兒生活服務的數學知識,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水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我提出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選題原則,設計了“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路,并構建了邊發現邊學習邊應用邊提高的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創設情境—嘗試操作—探究學習—鞏固遷移—延伸提高”的基本教學模式,讓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學習梳理數學知識,獲得系統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
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幼兒在自己的身邊熟悉的環境中尋找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把已有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檢驗,在生活中運用和實踐。經過這個活動,幼兒會不自覺地從生活中發現數學,注意數學乃至很多生活中的科學,養成主動學習探究和實踐的能力,促進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另外,數學教學讓幼兒的生活經驗走進數學課堂,為幼兒提供了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指導幼兒更好地學習數學,從而感受數學學習帶來的快樂和征服知識奧秘的成功喜悅,真正實現了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意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