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9 17:06:02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育探索論文《家園合作開展幼兒“體驗式”交往合作能力培養的研究》,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的社會背景:幼兒期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又是社會化逐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而交往正是發展社會化的最佳途徑。通過交往,孩子逐漸適應自己的伙伴組成的“小社會”,懂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學會正確對待不同的觀點,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并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從而為孩子進入社會打下基礎。通過對園內幼兒初步的調查發現,家長對于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認識還不夠,對于如何去正確培養卻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他們或是擔心孩子出去會“變野”,或是害怕孩子會受意外傷害,又或是怕孩子在外惹事生非,所以常會將孩子關在家里,與電視、玩具作伴,遇事包辦代替或橫加干涉,長此以往,束縛了孩子的發展,不利于他們將來適應社會。同時,由于我國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孩子在家中無同齡伙伴,父母的愛十分集中,容易產生如嬌氣、驕傲、以自我為中心、不易與人相處等問題。而面對這些產生的問題,家長常常束手無策。能力不僅要有知識基礎,但更多地要通過實踐體驗。過去的實踐體驗在幼兒園中又以虛設為主,虛設情境與現實情境存在著差距,我們提出開展家園合作讓幼兒在家庭現實情境中,進行交往體驗,使教育更加貼近實際。為此,我們提出開展家園合作體驗式交往與合作能力的培養研究,試圖以家園合作創設不同的體驗活動為切入點,幫助幼兒在體驗與經歷的過程中獲得與人相處的交往合作經驗。
(二)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交往與合作是社會性行為需要給幼兒的道德認知,而更需要經過體驗與實踐進行道德行為實踐。皮亞杰的認知理論認為:兒童最初的認知表現為主體對客體的動作,讓兒童體驗和感受,在自己的動作中認識世界,會形成更牢固的認知體系,順應幼兒的興趣,才能達到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在自己的認知體系中建構自己的經驗。《綱要》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從中我們知道:幼兒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的,教師應善于利用人、物、時空等各種要素,綜合顯性課程與隱形課程的效應,促成幼兒自主活動的生成,促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積極主動的作用中,積累與環境作用的必要體驗與經驗。那么,如何有意識、有目的地加以分析、提煉,使之成為培養幼兒的豐富土壤,使幼兒在真實的場景中體驗與感受,從而得以發展呢?我們需要思考與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價值:幼兒園、老師始終是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家長一直是全程陪同,在對教師工作提出肯定的同時,老師和家長也在思考:如何發揮家長、家庭在其中的另一種主導作用呢?由此我們產生了該課題。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在于順應了時代進步的要求,以幼兒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為突破點,不僅為家長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培養途徑,更將研究的重點落實在家長在培養過程中的作用體現,在幼兒園、家庭雙主導思想的指導下,共同著眼于幼兒能力的培養,因此可以說具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1、探索、總結家園合作開展幼兒“體驗式”交往能力培養中體驗活動的創設與實踐;2、驗證“體驗式”交往能力培養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促進作用及家長對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所持的態度。
(二)研究內容:1、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案例研究等2、研究內容與說明:(1)研究內容:開展節日體驗活動、日常生活體驗活動、社區體驗活動來促進幼兒與同齡伙伴、非同齡伙伴及成人之間的交往。(2)說明:A、幼兒園討論發現問題→協商制定活動目標→創設相應場景→觀察調整拓展B、家庭體驗經歷場景→交流感受發現→提出愿望延伸(3)驗證“體驗式”交往能力培養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促進作用及家長對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所持的態度。我們將采用前后測數據統計以及家長訪談等方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變化進行評價。
(三)研究過程和方法: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調查討論階段,第二階段為實踐性研究階段,第三階段為驗證與總結階段。第一階段:調查討論階段2006.3-2006.4(1)調查、了解幼兒交往能力現狀、家長對幼兒交往性問題的困惑等,總結整理并分析存在的現實性問題與產生原因;第二階段:實踐性研究階段2006.4-2006.3(1)家園討論協商按階段、分步驟進行,創設體驗活動并實踐;(2)實施研究方案,測查數據變化,收集資料,及時總結。第三階段:驗證與總結階段2007.3-2007.4通過對數據定性分析,案例的研究,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實效評估等,驗證“體驗式”交往能力培養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促進作用及家長對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所持的態度。
三、研究人員及分工與條件分析:本課題研究人員具有多年幼兒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及教育科研方法合格證書,研究論文獲市、區級等第獎,對幼兒教育頗有心得。
四、成果形式:1、階段成果形式:(1)家園合作開展幼兒“體驗式”交往合作能力培養的研究論文;(2)家園合作開展幼兒“體驗式”交往合作能力培養的實踐案例。2、最終完成時間、最終成果形式:(1)最終完成時間:#####.4(2)最終成果形式:論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