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9 16:55:33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育探索論文《幼兒園如何開展科技教育》,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 科技教育的理性思考
1、科技教育大背景
(1) 今天的幼兒,將是21世紀的主人。時代對未來人才的需要,是學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戰。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主席江澤民同志也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充滿矛盾、競爭的世界”、“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 的確,科學技術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國力的強盛與否。時代迫切需要我們培養出具有厚實知識基礎的,具有探索科學的強烈興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實踐能力的、具有獨特科學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這些科技素質的培養,都必須從小抓起。
(2) 《中國青少年指導綱要》中針對我們面對的0-6歲的孩子更是提出了符合孩子年齡特點適應社會、人才發展的相關目標,涉及到科學態度、科學知識技能、科學方法能力、以及科學行為習慣這四方面,從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幼兒科學教育不單純是以往的常識活動,而是把對孩子科學素質。科學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到了一個更重要的地位。
(3) 幼兒園二期課改所倡導的理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怎么學、教師怎么教較前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也給原有的教育理念帶來了沖擊。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強加于人的,科技教育同樣如此。幼兒科技教育既要求在幼兒毫無壓力的情況之下進行,又要求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使他們自愿地、自然地、自為地感知身邊的各種科學技術,從而使學科學的興趣得到發展。
因此,我們的科技教育應培養幼兒對“身邊的科技”廣泛、持久的興趣,使幼兒主動的探索過程獲得以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的深層價值,使幼兒對科學產生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也就是使幼兒學會學習,愿意并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認識事物。
2、科技教育誤區
>> 科技教育是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有許多幼兒園為了落實“素質教育從小抓起”的教育戰略,紛紛開始重視科技教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但是在這實踐研究的過程中還是走入了誤區:
(1) 觀念問題:對科學知識的傳授比較注重,對幼兒科學素質(自信、嘗試、求異、合作等)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意識較為薄弱。
(2) 內容選擇:注重傳統的教學內容,對有關現代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特別是對幼兒身邊的科學技術(幼兒與生活、幼兒與自然)想關聯的教學內容挖掘開發不夠。
(3) 方法使用:教學手段途徑的使用比較單一,老師的指導方法按部就班,缺乏個性化研究,特別缺乏對幼兒主動性、合作性、創造性的探索以及對幼兒實踐操作活動的研究。
(4) 環境創設:注重硬件的規劃,軟環境的創設缺乏針對性、個別性,發展性,科技教育與老師的科研能力有脫節現象。
3、科技教育動態概述
(1) 全美幼教協會(NAEYC)的會刊《幼兒》刊載了美國幼教專家瑪麗和特麗薩撰寫的文章,題為《幼兒科學、數學和技術的教學方案如何為好》,反映了美國幼兒科技素質培養的教育動態。 她們認為,科技在孩子的環境中無處不在。在幼兒園中,孩子不但可以使用計算機、顯微鏡和計算器,而且還可以發明一些簡單的機器,或拆開一些已有的機器去探究它們是如何工作的。瑪麗和特麗薩提出的全面實施幼兒科技教育的教學方案和實踐方法,包括四個方面,即:環境、課 >> 程、室外課堂和家長參與。
(2) 我國幼兒科技教育概念界定:
是對幼兒進行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過幼兒自身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工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是幼兒獲取廣泛的科學、技術經驗,主動建構表象水平上的初級科學概念,初步學習科學方法和技能,培養科學態度的過程;是發展幼兒好奇心,產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以及培養幼兒良好科學行為、習慣的過程。總之,幼兒科學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科學素質早期培養的教育。
(3) 我園科技教育落腳點
隨著二期課改的推進與深入及新課程指南的出臺,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們在逐步走向形成我園科技啟蒙教育道路上發現以前研究中的弊端:制訂的目標不夠系統性性,不利于教育的深入性和發展性。內容偏重于科學知識內容,對技術教育內容開發及對幼兒科技整體素質提高關注不夠。同時在實踐中我們還產生了許多困惑:我們科技教育如何擺脫只注重“科常教學”這一途徑,而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如何將科技教育領域與其他領域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我們科學內容與目標如何系統化,并貼近幼兒生活,體現興趣性、生成性、廣泛性?
鑒于以上分析,我們園在前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結合《2001——2005年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指導綱要》,將更深入,系統對幼兒園科技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進行探索,并為我園形成科技啟蒙教育的校園文化,為將幼兒培養成有良好科技素質的人打下基礎。
二、我園實施科技啟蒙教育的實踐
>> 1、科技啟蒙教育的起步
《九十年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已將“學校要辦出特色”作為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為此,我園與95年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精神,在市、區、局有關領導把“榮樂幼兒園辦成具有科學特色的幼兒園”的建議,結合我們這幾年對“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實踐研究成果,進行了長達六年的“城鎮在園幼兒科學啟蒙教育初探”的課題研究。研究中我們已“科常活動”為切入口,走過了一段由“常識教育”到“科學教育”的傳統教育觀改變的路程,初步探索了幼兒園科技教育的目標及內容,有了一定科學教育的理論基礎。經過幾年的科技教育研究,使幼兒園初步形成了科學特色的教育氛圍。在2002年被確定為松江區創科技教育特色幼兒園,在松江區內具有較高知名度。
2、科技教育內涵的重新認識
在二期課改的今天,為充分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園教師正開始嘗試多元的活動樣式的研究,積極尋找實施科技啟蒙教育的有效途徑,培養幼兒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為了實現“科技啟蒙教育”的辦園思想,真正意義上促進孩子的全面提高,為今后構建園本課程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參與者、指導者、合作者、評價者的老師必須對幼兒科技教育的內涵有重新的科學的認識,所以我們翻閱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活動的書籍,并在自己和孩子的共同活動中,邊實踐邊反思獲得以下認識:
(1) 幼兒科技教育應是引導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應改變以往重結果,不 >> 重過程的做法,給其足夠的時間,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幼兒自己發現,不急于告訴幼兒結果;
(2) 幼兒科學教育應引導幼兒從他們每天所做的事情中增長科學經驗,從他們日常的好奇與探索行為中悟出道理、發現關系,從只重視教師有組織的集體和分組科學教育活動轉向重視日常生活活動,教師要隨時隨地發現、支持并引導幼兒自發的探索活動。
3、科技啟蒙教育目標
(1) 指導思想:我園通過科技啟蒙教育,以研究幼兒自主學習為突破口,激發幼兒對自然、社會的興趣和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幼兒主動學習,敢于探索,大膽嘗試的精神,塑造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鍛煉與人合作的情感和意識,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我園形成獨特的科技辦園特色,打下基礎。
(2) 科技教育目標體系初探
幼兒科技教育的目標是幼兒科技教育的核心,它反映時代、社會對新一代的期望,它是老師進行現代科技教育的指導方向,是計劃制訂和評價的依據,它關系到幼兒教育全面實施。結合辦園目標,我們以“科研為導向,研教并行”切實提出了我園科技教育的培養目標。
總目標:
★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探索欲、樂意參加科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及環境,并具有初步的積極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逐步形成幼兒獨立自主、自信、自制、創造性等良好品質。
★幫助幼兒學習探索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技術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引導幼兒樂于發現、樂于嘗試、樂于創造,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初步解決問題能力。
★ 擴大幼兒對科學知識的視野,讓幼兒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科技發展的關系,增強幼兒科學意識。
(3)目標體系流程圖
★ 科技教育指導思想 科技育總目標 科技教育內容 科技教育活動組織 幼兒發展
★總目標 分類目標 階段目標 活動目標 幼兒 發展 幼兒發展評估
4、科技教育內容組織形式
(1) 內容
拓展內容:為了實現幼兒科技教育培養目標,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結合二期課程改革的方向,拓展了科技教育內容從:衣、食、住、行、環境、人體、其它七大方面進行選擇。
內容涵蓋: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科學與技術、地球與空間科學、科學人物與傳奇五大類。這些內容通過 >> 學習、游戲、運動、生活四大類型活動進行實施與滲透,真正將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與幼兒科技啟蒙教育相結合。
內容選擇:
★ 生活化:選擇幼兒易于理解,符合他們年齡特征和接受水平的生活周圍環境中較簡單、粗淺科學知識。使幼兒體驗這些內容對自己生活的意義,發現周圍世界的神奇,領悟科學就在身邊。
★ 興趣性、生成性:興趣是兒童自覺學習和發展的動機力量,興趣使幼兒敢于冒險,教育就要開發和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發現、支持、擴展、利用幼兒感興趣的生成活動,這是幼兒內化科學經驗的根本保障。
★ 時代性、廣泛性:教育要顯示前瞻性,因此內容跟上時代。為了滿足幼兒認識世界需要、有利于幼兒適應周圍世界、理解世界、關心世界、積累豐富多樣的經驗,發展幼兒的思維,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產生廣泛興趣,這對于幼兒一生都很有積極的影響。
(2)組織形式
我們本著整合性的教育思想將科技教育滲透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大教育”觀的影響下,更是將教育的眼光越過校園的圍墻,與家庭、社區緊密聯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