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8 18:16:27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育探索論文《介紹3種著名幼教理論》,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多元智能教育(MI)
教育理念:
兒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這一教育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為8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其理論更注重兒童智能的全面開發。理論指出0—7歲是幼兒各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幼兒的智能是否全面平衡地發展直接關系到幼兒的一生。每一個人的智能組合是不同的,通過教育可以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從而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富有個性的、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2.蒙臺梭利教育(Montessori)
教育理念:
蒙臺梭利教育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創辦的。蒙臺梭利是一位女醫生,從研究問題兒童的發展問題入手,發明了一套教育問題兒童的方法。她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或“內在潛能”。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活動的,發展著的存在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它按照遺傳確定的生物學規律發展,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能”的發現,并使之循著自己的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兒童是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能動地積極地同外界環境相互作用,從而不斷發展著活生生的人。教育者不應把他們看作可以任意填充的容器,而應熱愛兒童,積極觀察和研究兒童,發現兒童的內心秘密,尊重兒童的個性,在兒童自由和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的智力、身體、個性的自然發展。兒童的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教育者應創設條件,保證和促進兒童發展。
局限性: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霍力巖博士自八十年代末期就致力于蒙臺梭利教育法研究。1994年將其第一次引入中國,進行“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國化”的實驗研究。
在認可蒙臺梭利教育法積極方面的同時,霍博士指出:蒙臺梭利教育法也有其局限性。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難以在更多地區推廣;其二,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效果不如對學齡期兒童效果好;其三,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具體問題:這種高結構化的課程不利于發揮兒童的主體性。蒙臺梭利教育法畢竟脫胎于智障兒童的訓練方案,再加上這種教育法的結構化程度較高,所以,兒童的行為常被高結構化的活動所限制,不利于發揮兒童的主體作用。忽視兒童的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從蒙臺梭利教育法設計的教育內容由日常生活練習、感覺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大領域來看,缺乏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機會,忽視兒童的情感陶冶和社會化過程。
3.福祿貝爾教育(Frobel)
教育理念:
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是幼兒園的創始人,因創立幼兒園而揚名世界。其教育目的在于使兒童各方面的能力都能獲得平均發展;其教育方法,則在于借游戲引導兒童自我活動、自我發展與社會參與;其教育內容,則特別注重學科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學科與實際生活間的關系。他創設的幼兒園,專收七歲以下、三歲以上的兒童,利用兒童游戲的本能,教以各種游戲;至于知識的傳授,雖偶爾有之,但并非幼兒園的真正目的。
局限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福祿貝爾教育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越來越多的教育理念踏著福氏的腳印登上世界幼教舞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