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家長幫論壇 作者:小樹小樹長大啦 2017-09-12 20:46:54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社會培養論文論文《淺談嬰班幼兒語言發展與語言教學》,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幼兒期言語發展的特點
言語可根據不同的標準作不同的分類,最普通的分為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兩種。口頭言語是指說出的和聽到的言語。書面言語是指寫出的和看到的言語。書面言語是在口頭言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兒童入學之前,言語的發展主要是口頭言語的發展。兒童在出生后的三年中,由于受到成人的言語教育,以及言語器官、神經組織的成熟,他們的言語在不斷發展,到了幼兒期,兒童言語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他們從“掌握本族語言的準備期”或“前言語期”、“最初正式掌握本族語言期”進入了“言語豐富化期”。
(一)語音的發展
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言語知覺(言語聽覺、言語動覺)的精確化,幼兒的發音能力迅速發展,特別是三至四歲期間發展最為迅速。由于他們已能分辨外界差別微小的語音,已能支配自己的發音器官,一般來說,他們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區語言的全部語音,甚至可以掌握任何民族語言的語音。但在實際說話時,幼兒對于有些語音往往不能正確發出。班上的小雨寶寶在來園的第一個月的時候因為很多語音不能正確的表達就經常被誤解,當他給老師說:“我要粑粑,粑粑”老師以為他要拉粑粑所以就把他帶到了廁所,他跑出來指著米飯說:“諾要這舵”。
(二)詞匯的發展
從整個兒童期的詞匯發展來看,詞匯還是貧乏的;詞類的運用還偏重于動詞、名詞,代詞、形容詞等并不普遍;詞義的概括性還較低;詞的理解和運用還常常發生錯誤。總之,詞匯的發展還不夠完善。幼兒園教師要利用課內外一切機會,在引導兒童認識事物的同時,發展他們的詞匯,特別要重視幼兒積極詞匯的發展,不要讓幼兒從小養成信口開河、詞不達意的習慣。
(三)語法的掌握
據研究,兩歲時復合句只占所有句子的3.5%,簡單句占96.5%。在幼兒期,簡單句仍占多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復合句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陳述句仍占相當的比例,約三分之一,其他句型如疑問句、否定句等也都發展起來了。三歲幼兒像幼兒前期兒童那樣,句子結構往往松散,不嚴謹。在他們口頭言語中,往往缺漏主要詞類或詞序紊亂,以致造成句子意思不明確,別人如果不了解兒童說話時的情景,就很難理解兒童所要表達的意義。
句子從短到長。幼兒期兒童口頭言語中所用句子的長度,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據華南師院的研究,三歲兒童主要使用三詞句(占21.5%),三歲半兒童句子長度發展到6~10個詞(占21.2%),四歲兒童使用句子的長度可達11個詞以上。以后,句子的詞數繼續逐年增長。
(四)言語表達能力的發展
口頭言語又可分為對話言語和獨白言語兩種言語形式。當人們提出問題、要求或回答問題時,所用的言語形式即對話言語。它不需要將一切思想和事物都用言語表達出來,句子也不需要結構完整無缺,彼此明白就行。例如,當人們在等火車時,只要說“來了”一詞,大家都會明白是指“火車進站了”。而獨白言語,是說給別人聽的或向別人傳達自己思想、感情,或講述知識經驗等。如演講、作報告、講述故事等都是獨白言語。由于獨白言語是一個人比較長時間地獨自講述,沒有交談者的應答來支持,因而要求語句完整,講述的內容不能簡化。
三歲以前的兒童,他們多半是在成人的陪伴下進行活動,他們的交際采用的是對話形式。到了幼兒期,隨著獨立性的發展,常常離開成人進行各種活動,從而獲得各種自己的經驗、體會、印象等。同時,他們又處于集體中,在與成人或同伴的交際過程中,他們也有必要向成人或同伴表達自己的各種體驗或印象。這樣,幼兒的獨白言語也就發展起來了。
(五)內部言語的產生
言語可按活動的目的以及出聲不出聲,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類。內部言語發音隱蔽,不發出為人察覺的聲音,但言語的發音器官肌肉組織仍有活動,它向大腦皮層發送動覺刺激,這種活動可通過精密儀器測到。內部言語比外部言語壓縮、概括。內部言語常用一個詞或一個詞組來表達在外部言語中需要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來表達的意思。內部言語不是用來和人交際的言語,而是對自己發出的言語,是自己思考問題時的言語。內部言語也具有調節自身心理活動的功能,與心理自覺性的發展相聯系的。內部言語是言語的高級形式,它是在外部言語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幼兒前期還沒有內部言語,他們還不能不出聲地考慮問題。到了幼兒期,內部言語才開始產生。在幼兒內部言語開始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一種介乎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之間的言語形式,即出聲的自言自語,也就是既是出聲的,又是對自己講的言語。據柳布林斯卡婭(A.A.Люблинская)分析,在出聲的自言自語中,又可分“游戲言語”和“問題言語”兩種。“游戲言語”是一種在游戲和活動中對行動的“伴奏”,即一面動作,一面嘀咕。這種言語通常比較完整、詳細、有豐富的表現力。如兒童在建筑游戲或繪畫中,邊干邊說的言語就是這種言語。“問題言語”是在活動進行中碰到困難或問題時產生的自言自語,常用來表示對問題的困惑、懷疑或驚奇及解決問題所采用的辦法。這種言語一般比較簡單、零碎,由一些壓縮的詞句組成。對于不同年齡的幼兒,這兩種言語所占的比例不同。三至五歲兒童,“游戲言語”占多數;五至七歲兒童則“問題言語”增多。這是因為年幼兒童還不會獨立解決問題。
二、在幼兒此階段言語特征基礎上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