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2 19:17:11
3. 自發交流,鼓勵幼兒介紹“我的新方法”
陶行知說過一句名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開發幼兒創造潛能要立足于日常教育。為此我們要從物.人.環境.時間的幾方面著手,釋放空間.時間,為幼兒創設了開放式的教學壞境,讓幼兒在環境中主動聯想.積極創造,求異表現,與同伴共享成功的快樂,在活動時候,當幼兒陷入困境時,如果老師不聞不問,幼兒的創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師細致觀察,分析把握幼兒的游戲動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提供適合幼兒游戲的材料,排除阻礙游戲發展的干擾因素,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了讓孩子敢想,能夠大膽表現,在小朋友之間,我會經常鼓勵孩子提問題,引導幼兒勤于思考,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也能認真地去了解別人。
4. 注重個別教育,培養孩子的特長
在許多幼兒園中,老師們都不喜歡經常表現出“反抗”的”搗亂”行為的幼兒,對于幼兒的“淘氣”行為,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往往采用制止.懲罰等方式加以限制,強迫幼兒聽話.順從。其實教師要求幼兒聽話.順從,只注意到讓幼兒適應社會化的一面,沒有注意到讓幼兒沖破束縛.進行創造的個性化的一面,沒有將幼兒的社會化和個性化結合起來,這樣一來,我們的幼兒教育就很有可能把幼兒的創造性,幼兒的創造意識.創造勇氣和初步創造能力扼殺在萌發狀態。為了讓孩子“反抗”和“搗亂”的能量轉化為創造能力的涌動,我們都應從幼兒有追求個性的內在的角度去分析幼兒的“反抗”和“搗亂”行為,并以積極的態度承認它們.引導它們。在幼教老師們的心里是沒有壞孩子之說的。
5. 戶外混齡活動,個性培養的大“融爐”
每周兩次的戶外混齡活動是孩子最喜歡的,孩子們的興奮狀態你是不能預測的。戶外活動最能對幼兒產生影響的一個特點是各類環境的開放性。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性和自我中心的特征。它們必須通過實際體驗,親身去看.去聽.去摸.去品嘗,才能達到對事物真正的了解,才充分發揮想象,去嘗試.去創造。并在活動中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合作等技巧,在戶外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交往.共享的空間,使其人格得以健康的發展,使其自信心.自尊心.獨立能力等都進一步發展起來。
總之開放的時代就需要開放式的教育,讓我們的幼兒天天生活在愉快的環境中,天天充滿智慧與活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