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2 17:47:38
*重視培養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例如,可以帶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福利活動等,增進孩子與老年人、殘疾人等的交往,關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從小就具有平等協作的思想與人道主義的精神。
3.我——自我關系
現代社會要求人才具備更高的自主性,而人自身也要求教育能不斷發展更高的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實現的能力。父母應該——
*幫助孩子發展認識自我的能力。只有較為正確地認識了自我,才有可能更好地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他們適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擇、自負其責的機會。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設計的能力。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我將來要當……”這時,父母要鼓勵孩子把遠大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問問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和引導,把孩子的一些遠大理想內化成為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設計藍圖,一步步培養孩子自我設計的能力。
*幫助兒童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父母應注重促進孩子自我實現欲望的產生和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有挑戰性的活動,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識到的聰明才智。
對于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孩子來說,心情教育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為了今天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明天的社會,就要讓孩子從小懂得愛父母,愛家人,愛社區,讓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熏陶下成長,到他們長大成人,他們會懂得怎樣去建立友愛和諧的社會。
域外信息
德國:三張照片實施“心情教育”
當時是1983年的德國。一年級思品課教材第一頁是孩子現在所居住的社區,在二戰時的樣子。圖片上標了路名,然后讓孩子查查自己家所在的道路,孩子會看到路上有很大的彈坑,或者堆滿了尸體。第二頁是現在社區的照片,依然讓孩子去找自己家的位置,再問他們喜歡生活在哪張照片里?孩子當然愿意生活在現在的社區。于是老師就告訴他們,第一張照片是你們的長輩所經歷的現實,而不是想象出來的,從第一張照片到第二張照片,是靠你們的長輩用勤勞的雙手建造出來的,單憑這一點,你們就沒有權利無緣無故的對他們發威,向他們抱怨,因為他們給你們帶來了這么美好的生活,從而樹立起孩子對長輩的崇敬。第三張照片是一張2000年的藍圖。孩子最喜歡這一張。老師問,你們還有沒有勇氣和理由讓你們的父母再去建造第三張照片?忍心嗎?一個孩子算了算他父親已經40多歲了,到2000年已經60多歲了,不能再去造房子了。孩子們終于明白,第三張照片是要用他們自己來建造的,不能再依靠長輩了,這就讓孩子在懂得愛長輩以后,又懂得了愛社區、愛國家,這樣的教育更容易感染孩子。
美國:“心情教育”撫慰幼小心靈
近年來,由于美國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一些學校專門為離異家庭的子女設立課后輔導班,委婉地將這種輔導班稱為“香蕉班”或“彩虹班”。輔導班上,老師鼓勵孩子們傾吐內心深處的隱痛,排解因父母離異帶來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這樣做能否達到學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