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09-08 16:06:45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教案:猜猜有什么不一樣,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設計意圖:
在主題活動“我自己”中,我們根據主題目標“發現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以及分類核心經驗“同樣一組物體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設計了集體活動“猜猜有什么不一樣”。這一活動的重點在于請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與小組成員之間的“不同”,并能按照這些“不同”將同伴或自己合理分到相應的圈中。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是為了幫助幼兒在之后的游戲環節中能夠按這些“不同”分組站圈。活動難點在于幫助幼兒通過觀察分析站在兩個圈中幼兒的不同提升分類能力。在幼兒猜測的時候,教師的提問“紅圈圈中是什么樣的孩子綠圈圈中是什么樣的孩子”是為了提示幼兒觀察同一個圈中的幼兒有什么共同點,從而猜測他們是按照什么特征進行分類的。另外,游戲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有關游戲規則之類的問題對于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目標:
1.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之處,并能依據不同分類標準對人群進行分類,嘗試說出理由。
2.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
準備:
1.紅圈、綠圈各一個(每個圈能容納6人左右;制作材料不限,如可直接在地面上貼線圈)。
2.自制計分牌兩個(可用常見的生活用品替代,如套圈玩具、雪花片等)。
過程:
一、初步嘗試游戲
1.觀察、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1)告訴幼兒游戲的名稱: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猜猜有什么不一樣”的游戲。
(2)提問:你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可能的回答是:性別不同,頭發長短不同,鞋子的款式不同,衣服的款式不同,身高不同等。)
2.嘗試游戲
(1)教師請個別幼兒站圈,如按照性別的不同站圈,即請一個男孩站進一個圈(如紅圈),請一個女孩站進另一個圈(如綠圈)。
(2)提問:你們看,老師是按什么“不同”請他們站圈的(紅圈里站的是男孩,綠圈里站的是女孩。)
(3)提問:你覺得自己該站在那個圈內呢(其他幼兒自己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圈站進去。)
(4)小結:人和人之間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所穿衣服的顏色、圖案、式樣不同,性別、身高、頭發、胖瘦等不同。根據這些“不同”,我們就可以來玩玩“猜猜有什么不—樣”的游戲。
二、游戲:猜猜有什么不一樣
1.交代玩法: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分兩個團隊站圈,一組猜測。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必須先商量“按什么不同站圈”,然后分別站到兩個圈內不動;猜測的幼兒要仔細觀察并分析兩個圈中的幼兒團隊是按什么“不同”站的圈。
2.強調游戲規則: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在站圈之前必須先商量“按什么不同分別站圈”;每組有兩次猜的機會,猜對了得一分,猜錯了不得分;每次站圈的內容(分類依據)不能重復。
3.組織幼兒開展游戲。
(1)讓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在活動室內找一個角落進行商量,注意不要讓猜測組的幼兒聽見答案。教師可以參與商量,以了解幼兒所發現的不同特征。
(2)兩個站圈的幼兒團隊商量好不同的分類依據后,邊念兒歌“紅圈圈、綠圈圈,按什么不同來站圈三、二、一”邊站圈。
(3)引導猜測組的幼兒說說:他們是按什么“不同”來分別站圈的紅圈中站的是什么樣的小朋友,綠圈中站的是什么樣的小朋友
教師預測游戲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如果站圈的幼兒自己說出了答案,那么教師要提醒幼兒注意對商量的結果保密。
②如果圈中的幼兒不是按照同一特征來站圈的,如同一個圈內的幼兒有的是按照頭發長短站圈的,有的是按照褲子長短站圈的,那么教師需引導幼兒意識到分類依據應該讓組內每個人都參與討論并且達成共識。
③如果猜測組幼兒猜想的依據與站圈的幼兒商量的分類依據不一樣,但也言之成理,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如何計分,并達成共識。如,猜測組幼兒猜想的是按照頭發長短站圈的,但事實上站圈的幼兒是按照扎辮子和不扎辮子站圈的。如果長發幼兒都正好扎了辮子,那么兩種說法都可以被認可。這時雙方都可加上一分。
④如果站圈的幼兒幾次站圈的分類依據都一樣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重溫游戲規則:每次站圈的分類依據不能重復。
4.組織幼兒進一步開展游戲。
(1)根據第一次游戲時出現的問題,教師可提醒幼兒在游戲前商量、對商量的結果要保密、讓每個人都知道按什么“不同”站圈等。
(2)引導猜測組的幼兒先發現一個圈中幼兒的共同點,再與另一個圈中的幼兒對比,看看是不是正好相反。引導幼兒按照這個方法觀察分析,以便找出兩個站圈幼兒團隊各自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5.小結:人和人之間的不同與相同之處,有的比較明顯,是看得到的,有的不太明顯,需要細加觀察才能發現,還有許多是看不見的(如生肖、學號單雙數、年齡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分類的依據。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