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09-06 15:53:20
師: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幼兒找出上述不同的鑰匙,再次操作實驗。)
師:為什么這把輕的銀色的鑰匙也能被磁鐵吸住呢?這把大的同樣也能被磁鐵吸住呢?(有的鑰匙是鐵做的,有的不是鐵做的。)
總結:原來這些鑰匙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有的是用鐵做的,有的是用鋁或者銅做的。用鐵做的就能被磁鐵吸住,而用鋁或銅做的卻不能被磁鐵吸住。磁鐵的磁性能吸住什么做的物體?
評析
提供兩種不同貢地的鑰匙,為幼兒創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增加了探索的挑戰性,讓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現有的認知水平發生激熟沖突。在沖突中,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層層啟發、質疑、追問,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反復驗證.積極地“想動”、“去動”、“會動”,學會了多方面、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形成了新的生活經驗,總結發現了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都是含鐵的這一科學道理。
3.大膽嘗試,初步感受磁鐵的穿透性
師:剛才小朋友都發現了磁鐵不能吸住這些紙、塑料杯、鑰匙,那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些東西也能被磁鐵吸住呢?(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利用鐵制品使磁鐵吸住非鐵制物品。)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什么材料吸起來的?(幼兒相互講述并交流。)
(磁鐵隔著杯子吸住里面的回形針,杯子就被吸起來了;磁鐵放在杯子里,外面用金屬瓶蓋吸住磁鐵,杯子也能被吸住;磁鐵隔著紙吸住外面鐵做的鑰匙,紙就被吸起來了……)
師:為什么用這樣的方法就能把這些東西吸起來呢?
總結:原來磁鐵的磁性有穿透性,它穿過了紙、塑料杯、鑰匙,吸住了鐵制的物體,所以不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也能被吸起來了。
評析
學習中的探索行為就是學習者發現問題的行為,探索過程就是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環節中老師沒有操之過急。更沒有示范或直接告訴幼兒做的步驟和結果,而是著眼于鼓勵探索,鼓勵發現,鼓勵想象,并在大多數幼兒實踐基本完成時,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問題和想法。在玩玩動動的游戲過程中,孩子們樂在其中,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獲得了相關的經驗和能力,體現了新《綱要》的精神。
4.實驗操作,感知磁鐵的穿透性與磁性大小有關
師:你們知道嗎,老師還會變魔術呢!看,我帶來了什么?(出示泡沫板和酒瓶蓋)我會讓酒瓶蓋在板子上跳舞呢!咦,瓶蓋為什么能聽我的指揮呢?
師:你想讓你的瓶蓋也在泡沫板上聽你指揮嗎?(幼兒拿著泡沫板與瓶蓋去操作。)
師:磁鐵隔著泡沫板能讓瓶蓋動起來嗎?(不能動)用什么辦法讓瓶蓋動起來呢?(引導幼兒用加磁鐵的方法。)
師:為什么加了磁鐵,瓶蓋就能動起來了?
總結:原來磁鐵的磁性越大,穿透力越強。
評析
當孩子們發現一塊磁鐵不能使瓶蓋動起來時,他們的表情是各種各樣的,有的抓耳撓嗯,有的左顧右盼,有的拿著泡沫板翻來覆去地看,還有的在等待……而老師也在耐心等待,尋找教育契機。終于一個孩子及時向老師來求教了,但老師沒有輕易給出答案,而是把孩子拋過來的球自然地再拋給孩子:“剛才你用了幾塊磁鐵?再加一塊試試?”讓孩子們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將問題推向深處,充分體現教師引導的作用,體現新課程理念。
5.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其實呀,磁鐵的作用特別大!你們知道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磁鐵呢?(幼兒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講述。)
師:我們活動室里有很多物品和玩具上也用到了磁鐵,去找找哪些東西上用到了磁鐵?(幼兒尋找帶有磁性的物品和玩具,初步了解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