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2-21 11:44:28
從情感創傷中得到康復
很多家長說,孩子從不跟他說在學校發生的事。我想可能是因為你沒給孩子機會。
我們的孩子還小,他肯定不會說:“我今天在學校過得不好,我可以跟你談一談嗎?”
但他們會說:“媽媽,你可以陪我玩嗎?”
如果你說:“媽媽還要做晚飯,你自己玩吧!”那孩子肯定不會再把學校發生的不愉快告訴你,時間長了,孩子知道你絕對不會答應他的要求,那他甚至連要求都不會提了。
而若是你非常開心地同意了孩子的提議。那么他會將發生的事盡可能地表現出來,或者是他們不說,等著你去問,往往你一問就能找到答案。
有時孩子在學校的那些不如意,需要我們通過陪玩來得到化解,或者需要我們關注后,再引導。你若能夠陪他玩,他得到了關愛和關注,內心就會強大起來,就更有能力去面對或適應外界。
同樣,如果你忍不住給孩子發了脾氣,或者打了他,別忙著懊悔和擔心會不會造成傷害,其實只要認認真真地陪孩子大玩兒一場就過去了。
別說健康的孩子了,很多心理有問題的孩子,都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慢慢引導和治療的。
就像我們大人一樣,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家是個足以避風的港灣,就有療傷之地,孩子亦然。
跟孩子更好地互動
我們都會發現,小孩有個共同的毛病,常常不帶耳朵,你跟他說話,他假裝聽不見,對你不理不睬。
也許咱每天花在嘮叨和發脾氣上的時間,比游戲的時間都多。我們總是不停地催促孩子,卻沒想著用游戲的方式快速達到目的。
有時涵涵不喜歡吃某樣蔬菜,我就裝成她肚子里的小精靈,用怪怪的聲調說:“啊,我想吃木耳吶,可以對抗霧霾的木耳,可以美白變漂亮的木耳哦,怎么還不見它掉進肚子里呀,啊啊。”
涵涵就會大笑起來,然后很愉快地把木耳給吃掉。有時,她還主動要求我假裝小精靈。
還有的時候,她不收拾玩具,我就裝成某個受傷的玩具,對她提要求。再有的時候,我還會用各種方言來跟她溝通,她也笑嘻嘻地用方言跟我回應。其實很多時候,我倆說的根本不知道是哪里的方言,但那有什么關系呢,溝通的目的達到了就好,總比說半天孩子不理你強吧。
所以,嘮叨、催促、發脾氣、說教的效果都最多為零,不妨試著用游戲的方式來跟孩子互動吧!
這些游戲并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隨時隨地都可以玩。當我們盡情地跟孩子玩耍時,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還有精力,不但有精力去玩,還有精力為棘手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累到只有力氣刷微博和朋友圈哦!
總之,每一個會玩的孩子,都是天生的潛力股,別再說孩子只知道玩了,他在玩中鍛煉著自己的能力,培養著自己的情商和智商,以及完善著性格,這些可比認字數數更重要哦,何況這些也能在玩中學到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