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1-11 15:59:37
(二)、觀看幻燈片,初步了解風箏的由來,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1、觀看幻燈片。
(依次播放以下六張約燈片,同時播放配樂說明。)⑴兩千多年前,中國人發明了風箏。
⑵最初的風箏是模仿鳥的樣子做的,叫鳶或鷂。
⑶到了唐朝叫風箏。
⑷萊特兄弟根據風箏升高原理,發明了飛機。
⑸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中國風箏,在它旁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⑹每年4月20日到25日,國際風箏節在中國濰坊舉行。濰坊被稱為“鳶都”。
2、組織幼兒討論:小朋友,剛才看的幻燈片中,都介紹了什么?看過后,你有什么感受?
幼1:是中國人發明了風箏。中國人真了不起。
幼2:風箏掛在美國,我覺得很驕傲,很想升國旗。
幼3:風箏是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我覺得中國人很聰明。
評析:教師在做教學準備時,一開始選了十多張幻燈片,內容比現在播放的要多,但從活動目標和幼兒接受能力等方面考慮,只保留了六張。由于幻燈片畫面清晰度高,再輔以簡潔的配樂說明,給幼兒留下了較探刻的印象。幼兒爭先說感受,話語間洋溢出民族自豪感。
(三)、設計制作風箏圖案,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
1、調動幼兒創作的積極性,激發創作欲望。
師:小朋友,風箏這么美麗,想不想自己也做一個?制作風箏有很多步驟,我們今天來設計一個風箏面的圖案。放學時,可以把你設計的畫拿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成風箏。現在來想一想,你要畫一個什么圖案?可以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提醒創作要注意的地方:今天畫風箏圖案的紙比較大,請小朋友注意,畫形象時要畫得大一些,要對稱;涂顏色時要先涂上面再涂下面,這樣不會弄臟畫面和衣服;大膽地畫,心里想畫什么就畫什么,看誰設計的圖案最漂亮!
3、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4、畫好的風箏圖案全部放到展示板上,請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首先用鼓動性的語言,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又清楚地交代任務,這樣幼兒有了創作積極性,又有任務要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在幼兒動手畫以前,先讓幼兒想一想要設計一個什么圖案,這是基于大班幼兒正從直覺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來考慮的。心中有畫,紙上才有畫,避免了盲目下筆。創作前,老師還就畫面的人小、對稱的要求、涂色順序等幾個需要注意的方面做了強調。這些對幼兒能否成功創作出一幅風箏圖案,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巡回指導時,則個別不敢大膽作畫、繪畫能力較差的幼兒,用鼓勵的語言使他們產生信心,還建議他們可以畫“展覽”中自己喜歡的風箏的圖案,降低了難度,還耐心地指導畫的順序、涂色方法等,幫助他獨立完成作品。由于老師考慮周到、指導得法,所以在展示作品時,所有的孩子都能展示出自己創作的作品。看到一大片色彩斑讕的畫面,孩子們露快樂的小鳥“唧唧喳喳”地交流,快樂和自信寫在臉上。這時,更快樂和幸福的是老師!
延伸活動1、做風箏:幼兒離園時,將作品帶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查資料,了解、學習制作風箏的方法,動手做成一只風箏。
2、放風箏: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放風箏。還可以將風箏帶到幼兒完,和老師、小朋友一起放風箏。
分析與反思:
本次活動作為一次大班綜合活動,定位于以幼兒為主體,使幼兒在主動的觀察和討論中,由對風箏外表美的粗淺認識,逐步了解風箏的基本結構和不同種類,感受到風等的對稱美,利用視聽手段,讓幼兒主動獲取信息,初步了解風箏的由來,產生對民間藝術的興趣,萌發民族自豪感。
活動內容來源于幼兒生活。風箏是幼兒常見的,了解風箏的由來、基本結構、種類等相關知識,又有利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活動目標設計體現了教師“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觀念,突出幼兒主體地位,從認知、情感、態度、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切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目標要求,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思想:“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活動過程條理分明、層屋清晰、環環相扣、逐步推進、不到渠成。在整個活動中,幼兒主動觀察、討論、發現、感受、創作,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得到了一種新的藝術體驗和快樂,受到一次美的熏陶。自我欣賞作品使幼兒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互相欣賞作品又使幼兒繪畫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因為考慮到幼兒動手能力發展的程度對手完成制作風箏的整個過程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但已想讓孩子體驗一下做成一只風箏的快樂,所以設計了延伸活動;和家長一起做風箏、放風箏。和自己的家長一起,用自己親自設計制作的風箏圖案,做成一只風箏,再與爸爸媽媽一起放飛,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多第大的喜悅!對于家庭來說,又是一次多么好的交流感情、享受天倫之樂的好機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