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26 15:52:09
看,是幼兒認識事物的開始,是提高幼兒觀察力、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看,而是讓幼兒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就其外部輪廓、形狀、色彩、特征、結構變化規律等進行分析、概括,以加深對事物的印象,并能把實物轉化為平面或立體的圖形,將復雜的事物進行簡化概況,為下一步的表現與表達奠定基礎。
說,是幼兒運用口語形式對有趣事物的有感而發,是開發幼兒潛能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讓幼兒多說,可以加深幼兒對作品的印象,同時也鍛煉了幼兒膽量和口才,使之大方而自信。特別是在作品欣賞過程中,幼兒可以從對色彩、線條、形態等方面說出各自的見解,談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豐富幼兒的美感經驗,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想,是活躍幼兒思維,讓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去詮釋對世界的認識。多想,有助于開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于幼兒初來人世,就像一張白紙,受社會熏染較少,客觀和常規對幼兒的制約有限,思維異;钴S,想象隨意、跳躍,并超越現實,只要我們教師給幼兒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幼兒就可以靈活自如地想象。如繪畫“神奇的大樹”,這一命題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它提示幼兒你要畫的大樹肯定不同于一般的大樹,這就為幼兒提供了想象空間,易以激活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設想“黑夜里大樹在為我們作什么?”、“小動物要開音樂會,它們期望大樹變成一個什么呢?”,在自由的天地里馳騁,幼兒的心情是愉快而舒暢的,這種體驗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意的。
練,就是幼兒借助于各種工具材料進行美術作品再創作的活動,是“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的重要過程。練,不是單一的呆板的模仿,而是要有創新意識地去練。如:在繪畫蝴蝶的過程中,教師就是采取“拋磚引玉”的方法來激勵幼兒的創造欲望。“拋磚”即教給幼兒必要的繪畫技法,“引玉”即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動動、換換、變變、添添、減減等有趣的方法,來改變蝴蝶的空間位置、形狀、姿態、色彩,從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是以挪動蝴蝶的位置,感受整體總局變化,增強動感;換,則以更換蝴蝶的顏色,使幼兒走進奇特的色彩世界。變。是變蝴蝶身上的花紋、線條、改變外形輪廓、改變翅膀大小、搧動的方向等,了解蝴蝶的多姿多彩,感受空間的變化……。在變換中啟迪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評,是指對自我和他人作品的欣賞和評判(其中也包括教師在美術活動過程對幼兒的指導與評價)。在美術作品的評價上,教師要避免一言堂的現象,盡可能地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教師評要與幼兒自評、幼兒互評相結合。幼兒評一是幫助教師了解幼兒豐富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對作品的理解,避免對幼兒的責難;二是有助于幼兒成為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幼兒觀賞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評旨在幫助幼兒發現、培育自己的能力優勢,并以強項帶動弱項的學習,建構自己的優勢智能組合,實現自身全面和諧發展。教師評要多以鼓勵為主、多運用縱向比較、積極去發現幼兒的長處和進步之處,引導幼兒走向成功。這就好比幼兒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作為教師,你要告訴他該往哪走,而不是只簡單斷言:此路不通。教師的評價就是一把雙刃劍,教師正面、積極的評價,能極大的鼓舞幼兒,并使幼兒產生成就感;反之,教師總是指責幼兒的不足和缺陷,就會忽視幼兒的自尊、忽略幼兒所投入的激情和毅力,就會導致幼兒沮喪,甚至喪失信心,這樣不僅有礙于幼兒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也是十分有害的。
總之,美術教學活動與幼兒各方面的潛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專家主持的美術教育與認知發展結合的相關研究就是很好的例證,他們在研究中發現,在幼兒視覺能力發展、圖形認知、顏色認知、類概念發展、分類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推理能力、詞匯測查和創造力測查等方面,實驗班幼兒的成績都顯著地高于同齡對比班(P>0.1)。因此,廣大教師要樹立小課堂大教育的觀念,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重視幼兒美術技能目標的培養,尤其要重視幼兒非美術技能目標的培養,要讓幼兒的多種潛能在美術活動中得以很好的開發,從而進一步提升美術教育教學價值。
主要參考書目:
1.張福芝編著《幼兒創造性美術教育》;2.李文馥文章《新〈綱要〉與幼兒藝術教育改革》;3.李季湄、方鈞君《多元智力理論和幼兒園教育評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