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26 15:48:57
在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過程中,我們果斷地摒棄了以往舊的美術教學模式,大膽嘗試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已有經驗來表現不同事物,同一繪畫內容,班中會出現風格迥異的幾十幅作品。經過兩年的實踐探索,幼兒不僅繪畫技能得到提高,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就是我們開展此課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創造性是人類個體普遍具有的潛能,幼兒也不例外,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擁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兒童的創造力表現在他們的所有活動之中。美術是孩子的另一種語言。充分的感知、表現、想象、創造,才會使幼兒充分的發展,創造來源于現實生活,但不是臨摹和完全的模仿,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充滿自信、會思考、有創意、勇于表達自己看法與感受的自然兒童,而不是一個又一個沒有自我,只會迎合老師、家長的“超級乖乖”。為此就目前美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做了如下的反思與探索。
一、目前美術活動中出現的偏差探析
(一)目標構成上:以幼兒習得繪畫技能為目標,注重臨摹訓練。以畫的像不像作為繪畫的評價標準,以近期內幼兒作品效果來判斷幼兒的繪畫能力。
(二)教學內容上:教學內容按老師意圖基本固定,大都是單一的命題畫。忽視能夠表現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意愿畫。
(三)教學方法和形式上:是封閉性的框架式注入教學,由教師畫好范畫,然后讓幼兒依葫蘆畫瓢,從而造成幼兒作品模式化、統一化、概念化的局面。容易使幼兒在活動中陷入消極被動乏味的情緒之中,阻礙他們的思維和想象,扼殺他們潛在的創造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的創造過程和作品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藝術活動是一種極富個性的創造性活動。因此,應克服過分強調技巧和標準化的偏向,以免把幼兒創造性的活動降格為機械的訓練,使其在被動的服從和模仿中喪失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泯滅創造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重要的一環。對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素質教育的理念,反思以往美術教學,忽視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致命傷,必須加以改革。
二、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思考與實踐
(一)理念層面的思考
1、活動要以幼兒發展為中心,以促進幼兒發展為根本目的。教師要沖破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傳統美術教學價值觀的束縛,追求美術活動的素質教育功能,將目標鎖定在促進幼兒個性、創造力、成功感、繪畫興趣和習慣等有益于幼兒終身發展的價值觀上。美術活動不是依樣畫葫蘆,而應該體現智慧的亮點——創造力。要樹立“創造力培養在前,技能訓練置后”的觀念。
2、幼兒美術活動應從學著畫逐步轉向“畫著學”。學著畫:指通過教師的教學,孩子掌握繪畫的技能技巧,從而運用所學的技能技巧作畫的教學。畫著學:指的是孩子在作畫、充分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發展他們的認知個性,幫助他們形成自信,并學會尊重別人的教學。如:孩子們對自然角的金魚感興趣,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孩子們畫。不像往常一樣出示范畫,而是讓孩子通過觀察作畫。為了增強孩子們的畫畫信心,教師也拿一張紙對幼兒說:“老師也不知道怎么畫金魚,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誰畫的好”。
3、美術活動中教師不應要求幼兒表達事物的真實,而要特別關注幼兒個性的自由發揮,鼓勵幼兒通過繪畫語言張揚自己的個性,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設想,要欣賞幼兒的標新立異,贊賞幼兒獨到見解和創意。
4、要辨證的處理“教”和“放”的關系。孩子的潛力很大,少示范,孩子才能創造性地進行繪畫。指導不等于示范,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教師的指導并不意味著只為孩子出示范畫,它體現在多個方面。如:為幼兒選擇適宜的觀察對象,引導他們觀察,給予他們技能上適宜的幫助等。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并不是忽視教師的指導,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但必須要把握好指導的時機、指導的方式,找準介入點。如有的幼兒畫魚時不敢下筆,這時教師引導幼兒摸一摸魚背上的弧線,再重點示范難點部分,弧線的畫法。通過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參與,為孩子提供了嘗試的機會,教師支架了幼兒的學習,孩子創造性地畫出了自己觀察到的魚。
5、兒童創造的樂趣并不在于達到某種功利目的,而在于創造過程本身,在創造過程中,兒童通過得到自我證實,而在心理上獲得樂趣和滿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