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9-20 09:49:00
五、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
《小別離》劇中主要講述的是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關系,不知道我們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孩子出現思想波動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因為父母關系出了問題。
小宇和爸爸的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對于媽媽的想念,爸爸娶了其他女人,更是讓孩子覺得那是爸爸對自己媽媽的遺忘。朵朵因為媽媽、爸爸教育觀念的不一致,經常會猶豫不定,一會兒和爸爸生氣,一會兒和媽媽爭吵。
而琴琴在學習上,本身很自律,最讓她無法集中精力學習的就是爸爸媽媽因為自己的事情,意見不合吵架,甚至爸爸離家出走。在家庭中,請把夫妻關系放在第一位,親子關系放第二位,夫妻關系是基礎,當基礎打好了,就相當于給孩子的性格涂上了安全、快樂的底色,那么后續有學習上的波動,都是階段性的,所以說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父母相愛。但是如果一直把親子關系放在第一,甚至說出“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就和你離婚了”,或者向孩子控訴對另外一半的否定、不滿,這就是對孩子自我認同感、安全感的打擊。當孩子總擔心爸爸不回家,擔心爸媽總吵架,那么他的性格上就涂上了陰沉的顏色,這是通過多少個100分都彌補不回來的。
六、教育孩子,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的觀念完全一致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即使婚前我們再了解對方,因為成長經歷不同、男女思考方式不同,我們都會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有不同的想法,其實教育觀念有不同是很正常的,但是請不要再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方式去面對孩子了。經常會看到,有的爸爸對孩子說“這件事不要告訴媽媽!”,有的媽媽對孩子說“爸爸要是知道你的成績,肯定生氣!”……
父母之間不同的教育態度,我們不去溝通,而是讓孩子去面對不同的觀念,當孩子小,還沒有客觀分析的能力時,孩子就覺得這件事好壞、嚴重程度沒有標準,是因人而定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意見不一致,請父母先坐下來溝通清楚,不要讓孩子混淆不清,更不要因為父母觀念不一致,讓孩子加入你們的戰爭,問孩子“你要聽誰的?”、“你要跟誰過?”孩子是很會察言觀色的,結果如果孩子不喜歡媽媽的教育方式,就會和爸爸站一隊;如果不喜歡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會和媽媽一伙兒。當我們用這樣的姿態面對孩子,孩子也會用“一半紅臉,一半白臉”面對我們。
看到《小別離》劇中三組家庭中爸媽為孩子的操心和辛苦,的確會感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我最希望別離的是“父母犧牲式的付出,孩子回報式的服從”,如果我們一直是這樣的家庭模式,那么我們對孩子的牽掛,不是一條讓孩子溫暖的圍巾,更像是讓孩子束縛的枷鎖。
當我和很多成年人談起他們的父母,大家都很感激自己的父母,有些會說:我要努力,要不對不起爸媽的辛苦;我要過節回家,要不家人會不高興;我要趕緊成家,要不我父母又該催了……當我問他們最希望和父母說的三個字,朋友說:辛苦了!我希望我們不再做焦慮的父母,不苛責自己,學會滋養自己;孩子也能從沉重的學習觀念中解脫出來,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和努力。我希望當我們的孩子那一代人長大的時候,他們最想對父母說的三個字除了“辛苦了”,更多的是“我愛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