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8-15 11:18:59
導讀:通過對幼兒問題的關注,從中尋找出具有價值的問題,為幼兒解決這些問題創設環境和條件,引起幼兒對自己問題的探究,這就是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最好方式。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科學教育無所不在,不僅在課堂上,而且要結合幼兒的一日生活進行。“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孩子年齡小,知識經驗貧乏,往往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認識事物,幼兒的科學活動也是在與周圍的事物的互動中完成的。科學教育生活化,生活問題科學化已成為現代科學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兒科學活動,我們應奏響“生活化的樂章”,溝通生活與科學活動聯系,使幼兒體會科學就在身邊,感受科學的趣味與價值,讓幼兒對科學產生親切感,這有益于幼兒發展、理解、探索和應用科學。我們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也應該尋求一種更為自然,更為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教育,這就更需要我們倡導的以幼兒生活為內容的教育,讓幼兒在生活中通過讓其不斷地獲得豐富的經驗來促進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品行的發展。
一、內容選擇“生活化”
科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生活是科學教育的源泉,科學教育根植于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知道幼兒的思想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親友的學習特點也要求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取之于幼兒生活,因此,在選擇科學教育的內容時,就應以幼兒的社會生活為基石,抓住幼兒身邊的事和物來組織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時會產生一些偶發的科學教育活動。我對幼兒的偶發性科學活動給予鼓勵和支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培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