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8-01 10:08:50
精神狀態:精神飽滿,面談時眼睛看著老師,不要過于緊張;
語言:運用禮貌用語,主動向老師問好,多說“謝謝”;
行為:站正立直,抬頭挺胸,不要有咬手指、咬嘴唇、抓腦袋、扯裙子等的小動作。
3、活動中能合群。
不少學校在面談過程中會安排一些合作完成的游戲活動,這就要求孩子在活動中能很快地融入到這個群體當中,并和其他孩子和睦相處,共同完成任務要求。
問題三:識字量大、能說會道是有優勢?
答:
學前小朋友識字多,更多的是被當做炫耀家庭教育成果的“標尺”,而在我們學校的眼中,這樣的“優勢”可以忽略不計。(小樂子:原來如此,這條很重要!!!)
孩子離開幼兒園跨進小學的大門,他們最需要的是情感的發展而非智力的培育,強行塞給孩子不需要的、不符合他們認知規律的東西會給孩子帶來挫折感。
有不少案例證明,提早學習知識,只會帶來“習得性愚蠢”,讓孩子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無力感,最終喪失學習的自信。
因此,我認為:能真正體現早期教育的價值,使它成為一個人全面、和諧發展的,一定是習慣、態度和品性!
問題四:為什么面談還要考拍球、做操?
答:
在面談的過程中,有不少學校會安排一些拍球、顛球、做操等活動項目,觀察的其實是孩子們的平衡能力和協調性。
不過,在我所在的學校,絕不會因為某一項內容的“不完美”而全盤否定一個孩子的能力。幼升小的孩子之間,認知水平和能力差距其實是不大的,關鍵孩子要有禮貌,有自信,誠實,會自我表達,敢大膽秀自己!
問題五:家長容易陷入哪些幼升小誤區?
答:
現在不少幼升小孩子的家長仍然抱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與其試錯,不如保險”的態度,帶著孩子加入到學前培訓的行列。
其實,不少事實證明:在學前被強迫學習知識的孩子,初入學時會表現得優于他人,而到小學二年級時,在學校的表現就會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在學習態度上更多顯現出來的是比較被動,對很多事情不敢興趣,遇到困難不愿意作深入的探究。
要知道,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福報,千萬不可把孩子當作競爭品,天天鞭策他上進,這樣的結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幼小銜接要處理好過渡期孩子在心理發展上的質變。建議家長更多的是要“關心孩子,了解孩子,鼓勵孩子”!
問題六:最佳的面談心態應該是怎樣的?
答:
家長調整好心態,帶著孩子快快樂樂地走進校園,來一場親子活動吧!
問題七:學校希望家長怎樣配合?
答:
在家長會上,學校會介紹自己的辦學理念和目標、辦學品質、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課程特色、管理團隊、師資力量,學生在升學時會具備哪些優勢、學校的招生數額、規范收費等等。
從學校角度來看,希望家長能夠多多聆聽,并且從中進一步了解學校。
問題八:家長的工作會影響錄取嗎?
答:
孩子一出生,甚至在出生之前,事實上的早教就已經開始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終生的老師,獨特的血緣親子關系決定了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和需要,孩子的成長更離不開父母科學育兒的理念和方法。
因此,我們說,最好的早教場所在家庭。在面談過程中,孩子的表現或多或少都會折射出家庭教育的影子!至于工作職務高低,這個學校并不會特意考量。關鍵,看得是家庭教育理念是否和學校契合。
問題九:幼兒園的證書或獎勵,有用嗎?
答:
學校面談時不看任何一個孩子的簡歷。對此,市教委也有明確的規定!
小樂子有話說
通過劉老師的回答,我們不難得知:學校想要的孩子,并不是要在識字量、加減法上有多么突出,而是在幼升小面談的時候表現出的各項能力。
這些能力是每個孩子都可以做到的,同樣是6歲的孩子,會有多大差別呢?
學校要看到的不是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小樂子很贊同劉老師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