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7-18 15:40:26
促進幼兒主動發問的策略在幼兒園的具體教育教學特別是集體化的教學情境中,教師通常是通過不斷地向幼兒來拋出問題引導教學的進行。由于過于關注預先設定的目標和問題、教師的省事傾向、教師自身的“長者”情節及教師對幼兒主體身份的忽視,導致了教師對幼兒發問權的忽視。
雅斯貝斯曾說,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和敞亮,是一個精神相契合的過程。而幼兒園的教育中,雖然具有特殊性,可當教師以真誠的心靈去和孩子對話,他就會油然而生“兒童崇拜”的情緒。試想教育史上提倡兒童崇拜的教育家,如蒙臺梭利、皮亞杰、柯爾伯格、馬修斯,他們哪一個不是真誠的與兒童對話,真誠的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只有當老師走進孩子,才能發現孩子的美麗。當教育工作者轉換視角,把兒童當成一個平等對話者時,他就會意識到如此的獨攬提問大權,實際上是對兒童發問權的一種忽視,是一種話語霸權。不必擔心孩子們不會提問,孩子是天生好奇好問的,只不過在以往的集體化教學中我們忽略了讓兒童也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們以我們自己的大聲鼓噪淹沒了孩子智慧的聲音。
如何促進幼兒主動提問?這不僅是一個策略上的問題,而首先是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只有當教師不再以目標為唯一旨趣,不再惟效率是從,不再惟我獨尊,才能真正談得上從技術上來促進幼兒主動發問。
促進幼兒主動發問,需要一些前提條件。首先教師自身要善于提問。提問時需要策略的。對線索清晰、內容不是很復雜的部分,教師一般要提開放的、已于發散的問題。如“邀請客人老師和你一起游戲,你要怎么說?”“聽這個音樂我們用了哪些方法,你還可以用這些方法聽什么音樂?”“你是用什么辦法記住這首歌的?”而學習活動如果很復雜,且兒童無法用恰當的概念來表達時,教師要提結構良好、具體明確的問題。如在數學活動《無推理》中,關于實物茶杯到紙上畫的茶杯的平面轉換,就不能用“你為什么覺得很困難?”這類開放的問題,而要具體化,明確提出“看剛才的實物茶杯到看現在畫在紙上的不同方位的茶杯圖形,你們為什么覺得有困難?”其次,還需要寬容的心理氛圍。幼兒主動發問需要鼓勵的氛圍,教師必須能真誠傾聽并接納孩子的提問,而不是敷衍。教師要能夠在傾聽幼兒的發問中提升幼兒的發問水平。最后,至關重要的是,幼兒的主動發問需要一個探索的情境。只有呈現給兒童一個探索的空間,幼兒的發問才有源頭,否則幼兒是不能主動發問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