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7-18 15:35:04
幼兒園新《綱要》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平時讓大班幼兒欣賞一些短小、精悍、內容生動,形象、意境優美的優秀散文詩,來激發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求知欲,給幼兒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我在組織大班幼兒欣賞散文詩時,非常注重提問方面的技巧,主要有五點:
一、多聽少問傳統的散文欣賞往往是老三遍:第一遍欣賞,提問散文名稱和主要角色內容;第二遍欣賞,提問一些具體情節;第三遍欣賞,提問“聽后感”。但從實際情況看,大班幼兒的記憶力發展還不完善,欣賞三遍還不能讓幼兒真正理解作品的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教師的提問也多遇到障礙。因此,在欣賞和提問的安排,首先我先讓幼兒多聽,整體欣賞和部分欣賞交替,讓幼兒在反復聽的過程中體味散文無處不在的美。傳統教學講究環環緊扣,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要把作品梳理清楚,把幼兒頭腦中最美好完整的形象沖淡。因而在組織欣賞時,我注意把握每一篇散文的特色、特點,每一遍欣賞后,不一定都提問,多欣賞幾遍爾后提問,這樣就滿足了幼兒聽的需要,幼兒回答時也有信心,積極性也高。
二、邊聽邊問我們講究散文的整體美,并不是一定要完整欣賞后再提問。有的散文是幾段體,有的散文有回環反復,還有的散文有懸念,這就比較適合教師邊講邊聽,幼兒邊聽邊答。(1)開頭設問。如大班散文《秋天的雨》,我讓幼兒欣賞前先提問:“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的,輕輕的,你還沒注意,秋天的門,就悄悄地打開了。你聽……”這樣先提出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欣賞,幼兒就更專注、更仔細,很快的把幼兒帶入了散文的意境。(2)中間設問。對帶有懸念的散文,可在必要的段落中停下來,提出問題,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如散文《風在哪里》,當念到“風在哪里”時,我停下來問幼兒:“風在哪里?”“樹上、花兒上、草兒上……”幼兒們仿佛進入了畫面,與散文中的風兒一起同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