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7-18 14:18:00
由于受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幼兒在語言學習的起始階段必然會出現一些錯誤。對于這些錯誤,教師的要求不應過于嚴格和;刻’而應以保護幼兒語言學習的積極性為主。當然,這并不是讓教師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而是要求教師在仔細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在一El生活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逐漸減少錯誤的發生,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一、語音的錯誤及應對措施
幼兒發音具有多變性,連構音異常在不同的情況下發音也不同。例如說“很短”時發得很好,但是說“弟弟”時則發音不清。也就是說,其錯誤的類型會受到不同語音的組合或是不同語詞內容結構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表現。一般而言,歪曲音的情形比較一致,也就是說幼兒可能一直是以那種方式發那個音,而省略音和替代音則缺乏一致性。
一個人在學習語言的長期過程中,為什么無法學得標準語音,其中真正的原因不易探知。一般認為,構音異常的原因相當復雜,可能是生理上的原因如構音器官、智能發展,或心理上的問題如人格特征和情緒情感,還有可能是環境因素造成的,如不良的學習對象給予的影響等。
3~6歲的幼兒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語言的全部語音。對于幼兒的語音學習,教師應該堅持給他們提供正確的語音榜樣,讓幼兒在語言學習E邁出成功的第一步。教師的語言是幼兒學習的范式,良好音質、清楚不急躁的構音,最適合幼兒模仿。其次,給幼兒多提供練習發音的機會,包括聽音練習和發音練習。聽音練習主要向幼兒提供正確的發音樣板,讓幼兒利用聽覺對正確語音產生印象并形成記憶而固化下來。聽音練習有音像聽音、教師示范聽音、幼兒榜樣聽音等不同的練習形式。發音練習則是讓幼兒練習說話,進行正確的發音。練習的方式有活動教學練習、游戲練習、日常生活練習、專門練習等不同形式。如教師和幼兒的口語交談、講故事、念兒歌、猜謎語、練習繞口令等不同途徑都能練習口語的發音能力。最后,隨機糾正幼兒的錯誤發音。如果幼兒的語音錯誤是由于智能因素而引起的,教師糾正錯誤的空間可能比正常智能的幼兒要小。但與正常幼兒一樣,教師可以從環境、語音示范等方面努力來減少此類錯誤。當幼兒和自己說話的時候,教師應看著他,顯示出教師對他所說的內容很感興趣,讓幼兒覺得他有充裕的時間把話說清楚。如果幼兒的語音出現了錯誤可以根據情況立即糾正,但是不主張連續糾正,而應通過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場景反復糾正。
二、詞匯的錯誤及應對措施
幼兒的詞匯量幾乎每年增長一倍。據國內外相關研究統計,3歲幼兒的詞匯量為1000~1100個,4歲時達到1600~2000個,5歲時為2200~3000個,6歲時可以達到3000~4000個。盡管其中存在個體差異,但是總的來說幼兒期是人生詞匯量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幼兒對詞匯的錯誤理解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受認知水平影響引起詞匯的縮小和擴張,二是缺乏對詞匯的深刻理解。
前一種情況中,如幼兒把“狗”理解為自己家的、某種顏色的狗,認為其他狗都不是狗,此為詞匯的縮小。幼兒只把詞匯限定在一定的具體對象上,而不能擴展到其他的事物。與此相反的是,如幼兒把所有四條腿、能跑能跳的動物都稱為“狗”,此為詞匯的擴張。不管是詞匯的擴張還是詞匯的縮小,都反映了幼兒思維的狹隘性。后一種情況,幼兒會把“活潑”和“熱鬧”等同,把“狡猾”和“聰明”混用,把“新鮮”和“新奇”混淆,這些詞匯或許是因為某個音的相似,或許是因為體現的事物性質類似而導致幼兒把它們混為一談。
面對幼兒的詞匯錯誤,教師首先應該相信幼兒有自我發展的能力。當幼兒從直覺行動思維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直至抽象邏輯思維時,隨著生活范圍擴大、生活經驗增加,幼兒的語言在量的積累過程中也在實現質的飛躍。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區分詞匯。不僅要準確得體地為每一種事物命名,還要通過相同、相似事物的對比分析,讓幼兒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形成簍念。如讓幼兒明白貓、狗、老虎等都是動物,布娃娃、積木、海洋球、手槍等竺苧要具。最后,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教師要把詞匯的深層意義及其運晶竺情境向幼兒闡述清楚,并讓幼兒練習運用詞匯,在反復操練的過程中形成意義和情境、靜態和動態的穩固聯系,減少錯誤發生的概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