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5-10-13 17:29:47
女兒對死亡一直有著強烈的好奇感。比如她經常會好奇地問:“媽媽,姥姥和奶奶到底什么時候死?”
禁忌問題背后的思索
在女兒的世界里,除了經歷過和鄰居哥哥養的灰兔死亡的經歷之外,死亡對她來說是個陌生的詞。我知道,對于這種我們不得不面對卻又害怕提及的話題,如果不能給她一些相對肯定的答案,類似這樣的追問肯定還會繼續下去。
孩子對死亡的好奇其實是來自于無知,也許和六歲的女兒講死亡有些殘忍,但這就跟給孩子講風雨雷電等自然知識一樣,是一種自然的存在。每個人戰勝恐懼和悲傷的方法只能來自于自己內心的博弈,這種誰都無法改變的自然規律我們無法改變或者預判,不如讓孩子去理解,并更努力地生活來得實在一些。
為了給女兒關于死亡的答案,我帶著她閱讀了很多關于生命的故事書,其中有一本名為《再見了貝貝》的書很不錯,書中講述的是一個叫賢賢的男孩養的一只小雞死亡后,奶奶跟他之間的一段對話。在經過一些閱讀后,女兒大概感受到死亡是一個生命終結的過程。
當然,僅僅理解死亡的含義對孩子來說是不夠的,當他們認識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過程之后,我要做的是給女兒更多的引導,包括對生命價值的思索、對生命的珍惜這一系列的認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死亡的內涵。
生活經歷中,自然而然認識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我開始和女兒一起養蝴蝶。在這個過程中,女兒經歷了毛毛蟲到蛹,再到羽化成蝶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女兒多次近距離地接觸了一只蝴蝶的死亡:被女兒不小心踩死的柑橘鳳蝶的幼蟲、沒來得及羽化就徹底腐化的白帶鋸蛺蝶的蛹、那些沒有羽化成功的蝴蝶,甚至是蝴蝶本身只有10天的短暫的一生……在每一次接觸到蝴蝶死亡的過程中,我都下意識地給女兒講關于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米小,你看蝴蝶很漂亮,可是他們的一生要經歷那么復雜的過程,真不容易啊!我想蝴蝶也是因為知道這個過程的困難,才會將自己變得更加漂亮,每天在花叢中翩翩起舞來感受這個世界的美。”
“米小,毛毛蟲好脆弱,其實不僅僅是毛毛蟲,所有的生命都很脆弱,我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誰知道下一秒會是什么呢?所以每天都得開心才好!”
“米小,你看這么多的蛹沒有全部羽化成蝶,很多蝴蝶的翅膀沒有完全充血,無法張開,很多蝴蝶因為發育不良翅膀很小,要變成一只漂亮的蝴蝶真不容易啊!”
……
在養蝴蝶的這兩個月時間里,我和女兒一直在探討關于蝴蝶的一生,以及他們脆弱的生存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關于死亡的話題經常被提及、延伸。
“媽媽,我們要更加愛護蝴蝶,更加愛自然,愛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它們都不容易啊!”我想這應該就是女兒對死亡有了一定理解之后,發自肺腑的感慨。
在養蝴蝶的過程中,那些能夠正常羽化成功的蝴蝶在經過10天左右短暫的生命之后死亡的個體,都被我拿來和女兒一起做成了蝴蝶的標本。
“媽媽,蝴蝶生前很美麗,死后我們做成的標本也一樣美麗。”操作的過程中,女兒有著同樣的感慨。
“是的,活著得有意義,死后得有價值。你看蝴蝶生前能給我們帶來美麗、幫助花兒授粉,死后還能變成美麗的標本讓我們觀察、研究它,這是最有意義的事。”我順著女兒的話告訴她生命的意義。
“活要活得開心,死要死得有價值,這是自然規律,是達爾文爺爺說的,我媽媽也這樣說。”這是女兒養蝴蝶一段時間之后的總結陳詞,這句話也被她用在幼兒園的故事會上,故事中,她講的就是一只美麗蝴蝶的一生。
Mamimate小結
就此,關于死亡和生命的話題結束了。對于6歲的孩子來說,現在對死亡有這樣的認識,足夠了。不過,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但讓孩子心理更強大是每個母親的責任,從孩子對死亡的興趣點上展開相關的學習,我想這才是最好的親子互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