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5-09-15 14:39:35
進入4月,幼升小、小升初等入學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焦點。今年北京市繼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通過資源整合、學校合并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輻射,一批新學校將以全新面貌亮相,其中不乏多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打通小學到初中的學段連接,家長也不必再為孩子小升初而糾結苦惱……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出現讓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身邊的優質校,一定程度緩解了擇校難問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實行九年一貫制、對口直升將成為未來入學的主要發展方向。
緣起
教育改革的試驗田
九年一貫制學校并不是新事物。早在上世紀初,北京就已有多所學校開始九年一貫制試點。例如,立新學校的前身是民國總理熊希齡1920年創辦的香山慈幼院,新中國成立后發展成為一所集中學、小學、幼兒園于一體的全新學校。類似的還有解放后建立的育英學校、景山學校,從建校起就是“一貫制”,包括小學、初中。
作為北京老牌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標桿校,景山學校自1960年創辦之初,便擔當起了中小學教改實驗的使命,直接隸屬于中宣部領導。1983年國慶節前夕,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從此,景山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思想,以及教育、教學工作等具體政策措施就一直與“改革”息息相關,從學制、課程、教材、教法等方面進行綜合整體改革與實驗,成為中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
后來,隨著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教師水平不斷提高、生源不斷變化,不少九年一貫制學校逐漸發展成獨立的小學和初中。1986年,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后,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發展被提上議程,進行探索研究。
演進
九年一貫緩解擇校熱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住宅小區建設突飛猛進,然而,建小區不建學校,增加人口不增加學校的問題普遍存在。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加上傳統文化中家長望子成龍觀念影響,擇校熱一度成為大城市的城市病。其中,以小升初成為“擇校”的重災區,奧數、占坑班、共建生、特長生等各種新名詞層出不窮,也給孩子們的童年增加了沉重的負擔。
為了緩解擇校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試行學區制和九年一貫制對口招生。
從去年開始,北京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各區縣通過完善學區制,組建教育集團、集群、協作區、聯盟等方式優化區域資源,描繪了一幅幅以公平、優質、均衡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圖”,一批九年一貫制學校相繼掛牌。
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多集中在豐臺、朝陽等人口密集、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薄弱且需求旺盛的城區,在組建形式上,既有小學、中學的合并,也有名校辦分校、新建校等多種形式。
發展
提供本區域12年教育消費
如果說2014年“北京教育新地圖”是一個平面構圖—從點到線、再到面擴大優質資源效應,那么,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圖”上,優質教育資源貫通的立體網絡將成為一個新的顯著特點—著力從面到體,多維度構建縱向貫通的立體布局,力推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初高中對接等實質性舉措,學段貫通、課程貫通、資源貫通,提供在本區域9年乃至12年“連續消費”教育資源的優質供給服務。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過去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在學業上是“分段消費”,如今,整合學段資源貫通將成為縱向擴展優質資源的新形態。其中,九年一貫制是主要方式,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本校直升;一種是品牌初中聯合普通小學組成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學校。
今年,北京市將大力推動九年一貫制的改革,同時擴大學段改革試點。如東城、豐臺等區就計劃在部分初中開展對口直升高中的試點,石景山區則計劃建立多所“十二年一貫”學校。伴隨對口直升學校數量的不斷增加,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擇校熱等問題將逐漸得到化解。
六城區做法
>>東城
17所小學提前實現對口直升
作為率先實行九年一貫制試點的區縣,東城區從去年開始,采用兩種方式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一種是品牌初中聯合普通小學,組建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和平里學區為例,第一七一中學和青年湖小學形成九年一貫制,2014年入學的青年湖小學新生6年后可100%直升對口的優質初中第一七一中學。第二種方式是對于優質品牌小學,將上延3年,增設初中,形成九年一貫制學校。目前,東城有史家實驗學校(曙光小學)和北京一師景山實驗學校2所小學上延初中構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由于缺少初中的辦學經驗,這兩所學校在初期階段將分別由二中分校和景山學校代為托管初中。
針對處于普通小學和優質小學之間的二類小學,東城區教委則給予升學政策傾斜,30%畢業生對口直升優質初中。
區教委主任馮洪榮提出,“未來3年內,全區每個學區都將建立1所以上的九年一貫制優質品牌校。”今年東城提前兌現改革承諾。已進入綜改序列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定比例對口直升的學校,從原定的6年后開始對口直升,提前至自2015年起就要小比例以對口直升派位的方式進入對口直升的初中校,直到2020年,將實現100%對口直升。
東城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青年湖小學與第一七一中學等9對去年已啟動九年一貫制試點的學校,從今年起,小學畢業生將以至少10%的比例實現對口直升。其中,文匯中學與文匯小學今年對口直升比例為30%;前門小學與前門外國語學校對口直升比例達50%;廣渠門中學與花市小學對口直升比例則達100%。東城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對口直升比例有所不同,是根據小學畢業生的人數和中學接納的能力綜合考量而產生的。去年花市小學京籍畢業生已100%升入廣渠門中學。
此外,東城有8對一定比例對口直升的學校,今年以畢業生人數10%的比例通過派位方式安排入學。
>>西城
12所小學對口直升牛校
西城區今年也將重點鎖定對口直升改革,加強優質教育資源的縱向滲透,整體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該區將正式出臺《西城區小學直升中學對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區小學直升中學辦法》。一方面,明確直升范圍和方式,從2015年開始,裕中小學、西單小學、福州館小學等12所小學30%的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按照自愿原則,直升對接的優質中學,之后逐年遞增,6年后直升對口中學的比例將達到80%;另一方面,加強對口中小學學段間的銜接,完善對小學優質校不足的學區的資源配置,強化對口直升學校的管理。
>>海淀
改革學區擴大對口直升
海淀去年整合24所中小學,成立多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或建立對口直升機制),包括北京市育鴻學校、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永泰莊分校、北京市海淀區北部新區實驗學校和北京市海淀區崛起實驗學校。
如群英小學和二零六中學,建成九年一貫制學校,由十一學校承辦,校名定為十一學校一分校,學生在分校中直升初中。海淀區還將車道溝小學并入理工附中,成為理工附小,由理工大學附中承辦,建立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機制。據悉,這也是海淀區布局調整中,第一次由區屬學校承辦非區屬的學校。此外,海淀區還合并衛國中學和翠微中學,由人大附中承辦;首師大附中承辦首師大二附中。
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貫通學校管理,實現教師跨學段教學。一貫制學校全部取消中學部和小學部的建制,老師們的職稱評定全部打通,中學老師可以進入小學段任教,保證中小學教師跨學段教學的統一管理。
今年海淀區將啟動學區制改革試點,在現有12個小學學區的基礎上,將學區地域范圍內的中學也納入學區管理。今年9月新學年開學前,海淀區先行試點劃定兩個新學區,即南部地區的羊坊店學區和北部地區的溫泉學區。同時,今年海淀區“小升初”中將增加一批小學與優質初中的對口直升校。比如,今年9月,溫泉中心小學招收的一年級新生,六年后將有40%的學生直升101中學溫泉校區。而民族小學今年招收的一年級新生中,六年后將有40%的學生直升交大附中。為了配合學區制改革,海淀區今年計劃在西部和中部地區,分別建成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朝陽
半數中學成為九年一貫制
朝陽區今年在名校整合薄弱校過程中,著力擴大九年一貫制。今年朝陽區教育資源整合共涉及14個學區53所學校,是朝陽區歷史上數量最多的一次整合行動。其中,20所學校通過整體并入、集團辦學、深度聯盟等方式合并成為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至此,朝陽區一貫制學校總數達到37所,占到中學總數的一半以上。此外,在課程設置上,朝陽區將對英語科目進行探索,劃分每一個學段,實現課程銜接的一貫制,使學生不出區縣,完成9年至12年的教育。
>>豐臺
試點薄弱初中直升優質高中
目前豐臺有九年或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0余所。2015年,豐臺區將繼續通過本區優質校辦分校、科研機構辦附屬校、高校辦附屬校、外區優質校辦分校等優質教育資源擴大方式,新增優質教育資源校約17所,新增小學一年級、初一優質學位約2300個。今年豐臺優質教育學位數量將占義務教育學位總數的60%,比去年增加8%左右。此外,豐臺區將實施薄弱初中對口直升優質高中計劃:3年后,現有兩所薄弱初中校的畢業生將整建制直升入優質高中,每年惠及學生190人。
>>石景山
12年一貫招生減輕學生負擔
在北京的近郊,石景山區的“一貫制”辦學由來已久,且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全區已經有10所一貫制學校,大部分都超過了九年,有的達到12年,甚至是15年一貫制教學。
今年,石景山形成以高中為支撐的8個集團,將區內所有學校劃分為四個學區,分別為東南部學區、中部學區、北部學區和西部學區。這八大教育集團是:景山學校遠洋分校教育集團、京源學校教育集團、實驗教育集團、古城教育集團、蘋中教育集團、勵耘教育集團、九中教育集團、北師大京西分校教育集團。每兩個教育集團攜周邊中小學構成一個學區。
記者梳理發現,石景山區將學校分為四大集團,景山遠洋分校和北師大勵耘實驗學校兩所學校進行12年一貫制招生,京源學校則進行15年一貫制招生,囊括了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今年開始全面招生的北師大京西校區也是一所12年一貫制學校。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附屬學校也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貫制招生極大地減輕了學生的升學壓力,受到了家長的歡迎。
學校案例
學生手握4份名校offer最終選擇本校
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是由北京群英小學與二零六中學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貫制中學,去年3月起更名為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
在合并前,小學與中學都不是家長眼中的好學校。六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很多家長選擇不讓孩子來學校上課,在家請家教進行升學輔導。當時,群英小學升入二零六中學的比例只有10%左右。去年小升初時,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手握人大附中、育英學校等4所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宣布兩校合并并更名前,這名學生正在等十一學校的通知書。
正式并入十一學校后,學校全部采用了十一學校本校的課程,部分師資來自總校,本校的老師也不斷交流培訓。為了讓學生快樂起來,學校全面停止了復習,中止了六年級的考試,組織學生探秘總校課程。學生們發現,他們的課程和總校一樣,新改擴建的校園還專門建了食堂,很多學生都選擇直升本校,包括手拿4份名校錄取通知書的學生。該校五六年級學部主任朱月玲說,這名學生最后等來了十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但由于課程全部統一,加上同學多年的友誼,這名學生最終選擇了直升本校的初中。“去年我們有92.6%的學生選擇直接升學”。
自從全部引入十一學校的課程后,家長們也認可了學校的做法。“從去年幼升小的時候就很火了”,據悉,今年海淀的政策還沒出臺,但是咨詢小學的家長已經非常多了。
專家觀點
減少升學中間環節緩解擇校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表示,推行九年一貫制和對口直升,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配置,緩解擇校問題,讓更多家長發現家門口好學校,構建更好的教育生態。
過去,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好學校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應付各種升學考核和選拔,對孩子、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九年一貫制學校減少了升學的中間環節,使學生從六年級到初中成為一個很輕松的事情,為家長減輕了負擔。學校和教師也將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學生的教育成長。
桑錦龍認為,隨著北京近年來大力推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擇校熱逐漸回落,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在改變,開始關注身邊的九年一貫制學校。
學段貫通成學校教學新挑戰
九年一貫制實現了小學到初中的平穩銜接,同時又對學校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桑錦龍認為,隨著九年一貫制、對口直升等方式出現,一些原來的優質中學不能再用測試來選拔學生,學校的生源將發生較大變化,由于學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學校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在教師管理、教育質量科學評價等方面開展深入探索。
盡管目前城區都在大力推行九年一貫制學校,但并不是所有學校都適合成為九年一貫。同時,新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要想成為被社會公認的優質校也需要時間的檢驗。因此,北京市就近入學也包括了對口直升、多校劃片、單校劃片等多種形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