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5-08-06 11:26:25
學前孩子都會遇到哪些問題?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在計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有的家長容易著急上火,甚至破口而出:“你怎么這么笨呢?別的孩子都會算17+8了,你連個2+3都算不明白!”殊不知,這樣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孩子對于計算產生厭倦,甚至是對于數學學習都產生不好的影響。
那么,孩子在5-6歲的學前階段,他們對于數的認知到底有什么樣的特點?孩子在學習計算的過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幫助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我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也曾經苦苦回憶,當初自己是怎么學會計算的?也許我們也想不起來了,現在孩子出現的計算問題,難道我們自己沒有出現過嗎?當然有!既然如此,我們又怎么能去責備孩子呢?我們需要擺正心態,認真去分析孩子出現計算問題的原因,真正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能一味責備孩子。
我們一起來看看,學前階段,孩子會出現哪些問題?
1.孩子為什么會把數字寫反?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寫數字的時候總會反寫或左右顛倒,比如數字2、3、5、6、7、9等,孩子們都會把數字的方向寫反,又比如39寫成93,21寫成12等,孩子們就是兩個數字左右顛倒,很多家長會問,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非常擔心孩子視覺還是哪里出了問題?
其實不是這樣的,家長們先不要著急,孩子發生左右不分,將數字顛倒或反寫的情況在現階段是很常見的,這并非是孩子視覺有問題。孩子還沒有發育成熟看到的物體是倒著的,這只是暫時現象,隨著孩子長大,便會好轉,很少會再犯顛倒的錯誤,所以不需要過分的緊張或擔心。
家長們教孩子寫數字的時候,最主要去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容易發生錯誤的字,幫助孩子認真辨別上下左右方位,并讓其反復練習。倘若寫錯了,也不應輕率指責,而應從生活中幫助孩子辨別方位,進而引導孩子對數字進行對比分析。
千萬不要過分急躁想要超越規律,盡量創造寬松的符合規律的環境來幫助孩子,只要家長事先有意進行引導辨別,在家長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下,孩子書寫數字的能力是會很快地提高的!
2.孩子為什么會把數字寫反?
在家中放置一塊黑板,讓孩子在上面大大地書寫數字;
給孩子一些數字,讓孩子有意識寫反,以練習左右方位;
強調一開始書寫時的下筆順序,養成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書寫習慣;
可以劃出箭頭指出易錯數字的方向;
讓孩子用手指頭在空中寫數字,體會運動的感覺,如果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共同練習,要注意鏡面示范。
如果無論家長如何幫助,孩子仍然大量出現左右顛倒的現象,家長不妨嘗試以下的方法哦:
當孩子學會了算式,其實問題就來了,孩子真的理解加減法含義嗎?我們只告訴孩子加法是越加越多,減法是越減越少,孩子卻不一定能把計算靈活運用在實際問題中。
下面舉個例子,問孩子9-6等于幾,孩子一定會說是3,換個方式問,一共9個蘋果,吃掉了6個還剩下幾個,孩子就不一定能答出來,再換一個方式提問,這次不是吃蘋果而是9個蘋果拿走了6個,也許孩子更答不上來,其實這就是把計算運用到實際問題中。
怎樣才能讓孩子活學活用,更好的把計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其實并沒有那么困難,在教孩子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的時候,可以經常編一些童話或實際的小故事,讓孩子參與其中,不知不覺孩子就學會了運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對這種小故事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學起加減運算來非常輕松。
3.給出算式會計算,但是遇到實際問題卻不會列算式?
小猴子要買8個蘋果送給奶奶。它來到市場上,看見紅蘋果挺誘人的,綠蘋果也挺好的,于是,這兩種蘋果它一樣買了幾個。(紅蘋果買5個,綠蘋果買幾個?)
小猴子拎著裝了8個蘋果的框高高興興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豬撞了一下,結果撞掉一個蘋果,它們都不知道。(這時還剩幾個蘋果了?)
小豬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見到小猴很高興。小豬說口渴了,小猴子就給小豬一個蘋果解渴。(這時還剩幾個蘋果?)
看到小豬吃蘋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個蘋果吃了起來。(這時還剩幾個蘋果?)
分享一個講小故事的例子:
很多家長一定有相同的疑問,孩子做計算題時喜歡掰手指,這種習慣好嗎?將來會不會改不掉這個毛病?糾結該不該阻止孩子“掰手指”?
首先要說的是,因為孩子的計算啟蒙是依靠動作來計算的,需要的是直觀形象先看,然后是動作上的思維,掰手指基本上是孩子學習計算的必經階段,在學習計算的初期,孩子對于數的感知需要對應實物的數量,因此掰手指頭是有必要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盡快從實物的數量階段過度到抽象的“數”。
之后,通過“掰手指”這個階段的練習后,孩子會漸漸地把計算從手過渡到腦算,孩子會自然擺脫“手”的麻煩,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掰手指計算,家長應該意識到問題的實質不是孩子的抽象思維比較弱,而是孩子練習量達不到,一道簡單的計算沒有上千遍的練習,孩子是難以理解難以達到心算狀態的。對此,不應該強制撤銷掰手指,也不能任其停留于掰手指。
解決問題的出路是:要順應孩子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讓孩子積極借助“拐棍”來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不要讓孩子因此而羞慚、內疚),借助的“拐棍”要逐漸由很具象過度到逐漸抽象。
另外,父母要懂得,有的時候等待也是一種教育。隨著年齡的提高,也許以后即使你要求孩子掰手指算,他也不會這樣了。孩子的成長需要他去親身體驗,需要等待。
.孩子計算需要掰手指頭,應該阻止嗎?
像上一點所說的,孩子在最初學習計算的時候是通過掰手指,當手指不夠用了怎么辦?超過10以上的計算孩子就不會算了,為什么孩子會算2+3,卻不會算12+3呢?
是不是有同樣困擾的家長呢?和小編一起來想想,孩子真的知道12是什么意思嗎,如果孩子連個位、十位都不明白,又怎么能理解個位、十位分別對應相加的原理呢。因此,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先理解數位。
4.孩子會算2+3,為什么不會算12+3?
“數位”是指一個數的每個數字所占的位置。數位順序表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同一個數字,由于所在的數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數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數時,同一個‘6’,放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個百,放在億位上表示6個億等等。
所以想要孩子學好計算,數位是必不可少的,先要理解個位、十位分別對應相加的原理,才能真正教會孩子十以上計算。
那到底什么是數位呢?
不論對家長還是孩子來說,無休止的書面計算練習肯定是很枯燥的,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不停的反復練習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這樣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孩子厭惡計算。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需要嘗試讓練習計算的方式多樣化,選擇一些孩子覺得有趣有能培養起興趣的方式讓孩子喜歡上計算,比如用玩游戲的方式,充分調動孩子的感官,眼、耳、口、手、腦并用,讓孩子充分感受計算的趣味性。此外,還要適時給孩子總結運算的規律,提高效率。
5.孩子計算不夠快,光靠練習有用嗎?
也許孩子現在計算還不夠快,家長們多些耐心,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幫助孩子讓孩子喜歡上計算,把計算作為興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學習計算,逐步養成主體意識,主動獲取計算知識,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最后,各位家長們,您的孩子在計算時都遇到了哪些問題嗎?您的態度以及您又是怎么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呢?有好的方法或者其它問題都可以一起來回帖聊聊~歡迎家長們一起來和大家分享經驗和感受哦~
計算簡單嗎?很多家長認為,學會了運算法則,孩子們都能學會計算,所以這個問題往往會被孩子和家長忽略。
因為對計算能力重視不夠,很多孩子沒有學會正確的方法和好好的練習,導致上小學以后比較吃力,計算能力不高。
其實計算并不容易,計算是小學數學的基礎,在小學學習階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離開了數的計算,數學內容就難以組織。計算是重要的數學應用技能,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實際問題,經常需要進行計算。
計算總是比較枯燥的,還要求孩子對計算有興趣、有耐心、有信心。事實充分表明,計算與心理狀態、行為習慣有著密切聯系,計算學習能夠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家長們最好找個老師教孩子系統的學習計算,幫助孩子了解算理,為將來學習數學做好堅實的基礎,這樣既提高孩子的計算能力,又為幼升小做好鋪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