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15-03-12 15:22:33
購買學區房的風險遠不止于此,還有另外幾種情況需要注意:
一是一些中介所稱的"學區房"并非真正擁有優質小學的學位,現實中類似的官司與糾紛并不少見。
二是多數學校明確規定,一定時段內,只接收一套學區房的一名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因此學區房的學位名額可能已經被占用。例如,中關村一小規定,6年內只接收一套學區房的一名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曾經就學區房的學位名額是否被占用咨詢過中介,中介的說法是:"您可以在簽合同時,把學區房學位名額沒被占用的情況寫進合同。"但房產中介魏女士告訴記者:"把學區房的學位名額沒被占用的情況寫進合同,其實作用并不大。你想啊,等孩子到了上學年齡,都過了好幾年了,學校用名額問題卡你,就算拿著合同,你也找不到賣方了。就算找到了,你的孩子還是無法入學。"
三是很多地區還有居住年限的要求。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將對相應的學區房做出5年期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并不是買了學區房就一定能入學,還須滿足居住滿5年的條件。現實中,有家長名下的房子不是學區房,而孩子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房子是學區房,家長便選擇離婚,造成一方名下無房的情況,便可以把孩子落戶到老人名下的學區房。可是,若按照北京市政策,孩子需要在學區房居住滿一定時間才能擁有某優質小學入學資格,那么家長的一番苦心設計也只能落空了。
提示:
購買學區房須謹慎
風險1:根據當前的劃片政策,購買學區房雖然可以使孩子上一所優質小學,但孩子卻可能被派位到一所薄弱初中。
風險2:購買優質學校周邊的學區房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優先入校,因為優質學校不能單校劃片,而是和普通學校搭配劃片。買了學區房只是具備了優質學校隨機派位的資格,能不能進還得看學校的容量和報名的人數等。
風險3:一些中介所稱的"學區房"并非真正擁有優質小學的學位,現實中類似的官司與糾紛并不少見。
風險4:多數學校明確規定,一段時期內,只接收一套學區房的一名義務教育適齡兒童。例如,中關村一小規定,6年內只接收一套學區房的一名義務教育適齡兒童入學。因此,學區房的學位名額可能已經被占用。
風險5:并不是買了名校學區房就一定能入名校,一些地區規定了獲得入學名額必須滿足居住滿一定時間等條件。
"以房擇校"是否公平
隨著學區房的熱銷,有關"以房擇校"是否公平的話題也引發了人們的討論。有評論稱,"就近入學"本是個意圖良好的政策,可對不少家長來說,卻意外結出了學區房這顆不得不咽的苦果,甚至成為一場停不下來的金錢比拼游戲。擇校變成擇房,仍然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
但也有專家認為,購買學區房恰恰是家長們對"游戲規則"的尊重。這個規則的關鍵詞從"權力"過渡到"財富",使得普通市民也能夠參與游戲。這不是倒退,而是進步。
對此,陳釗說:"誰有錢買得起學區房,誰就能夠讓孩子讀好學校,這是憑著家長的經濟實力來決定孩子能夠接受怎樣的教育,這和家長交擇校費上學本質上是一樣的,這對低收入家庭來說是不公平的。"
但是,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崗認為,對于天價學區房現象有失公平的指責有失公允。他表示:"在沒有天價學區房之前,平民子弟也很難選擇一所好學校。相反,更加嚴格的就近入學政策,會使那些學區內的平民子弟有了更加穩定的預期。"
"不能簡單地說'以房擇校'是否公平。從家長的角度講,如果他有這個經濟實力,通過購買學區房讓自己的孩子進入理想的學校,那是他的一種主動選擇。"汪明說,"不過,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但凡有能力購買學區房的家庭,孩子就能夠進入優質學校,相反,沒有能力購買學區房的家庭,孩子就沒有進入優質學校的機會,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