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4-12-28 22:49:42
孩子會不會“吃虧”?混齡班的老師是否“達標”———
●案例回放
家長王媽媽在父母論壇的家有學童欄目中講到,女兒在一家公立幼兒園上學,每年到了升大班的時候,都有很多孩子退園去學前班,今年也不例外。因此 幼兒園不久前決定把中一班全體升班,中二班按年齡抽出十幾個孩子也上到大一班,中二班其他十幾個孩子與今年九月新入園的十幾個小班孩子合成一個班,班名就 叫“混齡班”。
王媽媽說:“最初這樣安排時,幼兒園給我們這些孩子該上大班卻被混齡的家長開會,我們一致表示反對和質疑,但最終也只能被動接受。目前已經混齡 近三個月了,但昨天跟一個同學家長聊天,我們都覺得現在挺好的。”王媽媽最初擔心的是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又是怎樣得到解決的呢?
●混齡編班的三個疑問:
一問:孩子會不會“吃虧”?
孩子之間難免會有矛盾,在混齡班,年齡大的孩子如果要謙讓,家長會認為“不公平”;而年齡小的孩子如果吃了虧,家長們就更覺得接受不了。網友家 長“蘋果起舞”說:“我們是混齡班里的大姐姐,老師給每一個大哥哥大姐姐都分配了小弟弟和小妹妹,一對一,由哥姐給弟妹挽袖子、幫忙洗、倒水喝;大班孩子 每周有一天會被安排值日,即幫全班(包括大班和小班)擺碗筷、鋪被子。女兒回家說起這些很興奮、很開心,并且很期待做值日生的日子。只要孩子開心,無所謂 吃不吃虧了,這樣照顧弟弟妹妹也是力所能及的。”
網友家長“金元寶”也認為混齡班是一種很不錯的教育方式,他認為大的孩子可以享受到照顧弟弟妹妹的樂趣,小的寶寶可以享受到被照顧的幸福,這樣 的環境下,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互相幫助互相團結友愛的精神,還有樂于奉獻又有愛心的性格。他還表示自己的寶寶就是2歲上的混齡班,在班上是被大朋友 照顧的,后來她很快也學會了照顧小朋友,每天起床都主動幫小朋友穿鞋子。所以,很少有吃虧這一回事。
林怡育兒會所創辦人、著名早教專家、親子暢銷書作家林怡說:“在混齡教育的實踐中可以發現,當大孩子帶小孩子的時候,即便孩子們很守紀律,但是 如果小孩子需要長期勉強自己跟隨大孩子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對小孩子也不太公平。同樣的,如果顧及小孩子多一些,大孩子又會覺得很無聊。”所以,她認為 “小混齡”,也就是孩子年齡梯度不是太大的混齡班會更合理些。
二問:大班的孩子如何實行幼小銜接?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面臨幼升小,需要識數、識字等。可大中小班的孩子混在一起,看起來并不利于升學。家長王女士說:“目前女兒所在的混齡班有三位 老師,即兩個教學老師和一個保育員,大班的老師只負責大班孩子的教學工作,小班老師也只負責小班。大班孩子學習時,小班孩子在玩具角玩耍或看書。”
林怡就此問題說道:“大中小班的孩子混在一起,幼小銜接的課程在實施的時候確實會有些困難。授課內容復雜了,小孩子不太容易理解;或者雖然理 解,但是不感興趣,都會導致他們接受度比較低,容易在課堂上走神。而幼小銜接的課程如果采取分組授課,無疑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管理起來也會存在一些問 題,但效果可能會更好些。”她同時提醒說,“幼小銜接不僅僅是識字識數等內容,知識儲備只是其中的一項內容。此外,入學心理準備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很 重要的內容。這些都需要在入學前期涉及到。心理準備充分,一些好的習慣養成,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就會更容易。”
三問:混齡班的老師是否“達標”?
由于混齡教育需要教師掌握每個幼兒發展的不同水平,并能根據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因人施教,班上幼兒數量一多,操作難度就會增大,對老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師難以勝任。
林怡指出:“混齡教育的效果也取決于老師授課的方式。如果老師授課的方式充滿趣味,能兼顧到大小孩子,以游戲的方式進行,大小孩子都會很享受。 小孩子即便不懂,也會樂于去參與這個游戲,享受到游戲的樂趣,并在享受游戲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吸收到一些內容。不過,這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
她同時表示:“現在混齡班的教師能否達標,沒做過調研不敢妄下定論,但要當好混齡班的老師確實不是那么容易。不同年齡的孩子混在一個班,這不僅 要求老師懂孩子、愛孩子,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富有靈性,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夠根據大小孩子的發育水平及特點,及在課堂上的反應順勢而為,靈活機 動地授課。這需要一個長期磨煉的過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