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榆林日報 2014-05-21 15:09:51
近日,高女士向筆者抱怨,學校給自己一年級的女兒布置的手工作業孩子根本無法完成,都是自己“代理”的,家庭作業變成了“家長作業”,孩子從“主角”變成了“配角”。筆者認為,造成學生家庭作業角色錯位的原因無非來自教師和家長兩個方面。
對于教師而言,為了讓學生學習和鞏固更多知識,就布置各種各樣的家庭作業,有的作業超越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能力,這就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負擔。所以我們就會經常看到家長幫孩子查資料,完成手工作品和手抄報,完全失去了教師布置作業的本來意義,也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事實上,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科學地布置作業必須成為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過多過難的家庭作業,只會讓孩子感到壓力重重,過早失去學習興趣。
對于家長而言,關心和重視孩子的學習是理所應當的,但關心的方式和方法值得探究。小學生的意志力和自覺性本身較差,面對有難度的家庭作業會產生抵觸心理,家長應該巧妙地進行引導,千萬不要完全代勞,否則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就很難再改變,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無從談起。還有一種家長,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滿,覺得陪孩子一起思考、一起動手費時費力,就把不滿情緒發泄在老師布置的作業上,為了圖省事干脆代勞。
在面對孩子的家庭作業上,學校和家長其實是殊途同歸,大家都是為了孩子,老師是為了讓家長參與到教育孩子當中,家長是為了讓老師更好地給孩子傳授知識。其實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和老師一個都不能少,孩子在學校學習知識,在家學習的是父母好的習慣和做人方式。想讓家庭作業變得更加科學合理,我們更需要的是為了孩子的發展而進行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